【第482章】 將欲取之必先予
作者:虎賁中郎      更新:2021-07-17 10:43      字數:3901
  李利從來沒想過自己有一天居然會和一個半大孩子搶女人,這真是名副其實的以大欺小,恃強淩弱。所幸孫權現在少不更事,根本不認識步氏,既然素未謀麵,那索性這輩子就不要認識了。

  ??世間之事就是這樣,有些人一旦錯過,就永遠也找不回來。

  ??想起江東孫策和孫權兄弟二人,李利心生感慨,思緒紛飛。

  ??細說起來,李利、馬超和江東孫策三人都是同齡人,同一年出生,頂多就是相差月份而已。

  ??史冊上,西涼李利遠遠不能和馬超、孫策二人相提並論,以致於很多人根本不知道還有李利這號人。

  ??但是,如果提起錦馬超和江東小霸王孫策二人,誰不知道,除了咿呀學語的孩童和殘障人士,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因為此二人都是三國之中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與之相比,西涼李利可謂是名不見經傳,實實在在無名之輩,永遠被掩蓋在曆史塵埃之中,沒有人會把他和馬超、孫策二人聯係在一起。絕無可能!

  ??然而,時空輪轉,鬥轉星移,世事無常變化莫測。

  ??一次意外附魂重生,讓本應是無名之輩的西涼李利從螻蟻中脫穎而出,猶如從曆史塵埃中爬出來一般,既而一發不可收拾,吞並西涼軍,一統西涼全境,掌天下權柄。

  ??時至今日,時下大漢天下有誰不知道西涼李利,有誰會把他和馬超、孫策二人相提並論,沒有!

  ??不是他李利不配與馬超、孫策二人齊名,而是此二人根本沒有資格和他李利一較長短,三人之間根本不可同日而語,完全沒有可比性。

  ??馬超何許人也?那是李利麾下大將,他的大舅子,執掌李利的起家部隊龍驤營。盡管他們兩人之間曾經鬥得死去活來,勢不兩立,但兵戈過去之後兩人卻走到一起,冰釋前嫌,並肩作戰,並成為姻親兄弟。

  ??孫策何許人也?時下很多人也聽說過他,但說起他的名字時肯定要加上一個前綴:“已故江東猛虎孫堅長子”。這並不是世人看不起孫策,而是他現在還遠遠不能與其父相比,人們之所以記得他,因為他有個以勇猛善戰著稱於世的好爹孫堅,否則很多人恐怕未必知道還有他這麽個人。

  ??或許,時下孫策的弟弟孫權都比孫策有名,至少三年前孫堅被劉表設計伏殺之後,就是孫權帶著俘虜黃祖前去與劉表談判,換回孫堅的屍體。由此,荊、揚一帶的百姓和士族們大多都聽過孫權的名字,讚不絕口。

  ??反觀孫策,自從其父孫堅死後,他雖有絕頂武藝,勇武至極,卻終究太年輕,血氣方剛,不足以令人信服。在他沒有展現出過人的能力和實力之前,也不可能得到江東士族的鼎力支持。因此,他眼下處境尷尬,既無糧餉供養大軍,又沒有立足之地,內外交困,彷徨迷茫。以至於,他連孫堅留下的舊部都供養不起,隻得依附其他諸侯暫且棲身。

  ??早年,孫堅在世時與徐州陶謙交情頗深,於是孫策安葬其父之後便率部依附陶謙,暫居廣陵舔犢傷口。奈何孫策終究不是甘居人下之輩,仗著其父孫堅生前和陶謙交好,便借機招兵買馬,招攬徐州謀士。結果陶謙得知細作密報後,立即停止糧草供應,並下令廣陵太守趙昱嚴加防範孫策,從而迫使孫策不得不率部離開徐州,轉而依附袁術。

  ??而袁術則是汲取徐州陶謙的教訓,收留孫策時便將其父孫堅留下的部將全部收到自己麾下,並繳沒孫策的兵權,留在帳下聽用。這就意味著,隻有袁術命令孫策領兵征戰時才會下放兵權,閑暇時,孫策手裏根本沒有兵馬。

  ??如此以來,孫策在袁術帳下的處境可想而知,這才是真正的寄人籬下,遠不如他此前在徐州棲身時的處境。隻是他當時依附陶謙時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直到投奔袁術帳下之後,才恍然發現徐州陶謙對他已經是仁至義盡了。然而,世上沒有後悔藥,時至今日,孫策也隻能蟄伏待機,暫時替袁術賣命。

  ??除此之外,他別無它途。

  ??腦海中想著孫策如今的困頓處境,李利顧自搖搖頭。

  ??世上從來就沒有人生來就能成功,必須經過一次次挫折,讓人在挫折中吸取教訓,從而一步步成長起來。眼下孫策所麵臨的艱難處境就是如此。或許正是他連番碰壁之後痛定思痛,才讓他漸漸成熟起來,既而在蟄伏幾年之後,伺機脫離袁術,攻取江東,打下東吳基業。

  ??梳理一番思緒之後,李利便將此事放下,不再替別人操心。因為江東孫氏兄弟的命運如何,與他李利毫無關係,而他也不會插手幹涉,任由孫氏兄弟折騰。

  ??李利從未想過趁著孫氏兄弟困頓之時將其除去,自始至終都沒有這個念頭。因為他知道世間有些事情並不是殺人就能解決的,就比如現在的孫氏兄弟。殺死孫策和孫權二人,就一定能夠免除後患嗎?恐怕未必!

  ??所謂時勢造英雄,亦或亂世出英雄。即便孫氏兄弟現在死去,難道江東之地就不會再出現一個像孫策那樣的強勢諸侯嗎?除非李利現在有能力迅速掃平天下,攻占江東,否則殺死孫氏兄弟又有何用,分明是多此一舉,圖一時之快而已。

  ??在天下大勢沒有明朗之前,擅自除去與自己相隔千裏的任何一個諸侯,都是徒勞無功,沒有實際用處。因為你占據不了這塊地盤,除掉一位諸侯之後,隨後就會再冒出來另一位諸侯取而代之。這種事情絕非妄自揣測,而是一定會發生,因為亂世之中心懷大誌的野心家不在少數,否則天下何以混亂至此。

  ??因此,隻要孫氏兄弟眼下不與李利為敵,那他自然不會妄動刀兵,也不會對孫氏兄弟下手。出力不討好的事情,李利從來不做,也從不認為殺死孫氏兄弟二人就能永絕後患。

  ??此外,還有一人與李利、馬超、孫策三人是同齡人,那便是廬江周瑜周公瑾。不過周瑜眼下名聲不顯,暫居居巢長一職,仍在蟄伏待機之中,與孫策一般無二,故暫不細表。

  ??——————————————————————

  ??步府正堂正中放著一張圓桌,此刻桌上擺放著六個盆碟,三葷三素外加一壇酒。

  ??步府老夫人坐在主位上,左右兩側坐著李利和步練師二人,晚飯隻有他們三人一起吃。而郭嘉和桓飛沒有前來正堂,畢竟他們二人的身份是李利隨行仆人和扈從,還沒有資格和主人同席吃飯。

  ??由此不難看出,步府雖是官宦士族之家,擁有上百間房屋,眼下卻是家道中落,日子並不寬裕。否則,晚飯就不會是這個樣子了,而是正堂設宴,宴請李利一行四人。

  ??可見傍晚阿四對李利說得那番話,沒有說謊,全都是據實相告。

  ??“公子莫要客氣,多吃點,一定吃飽喝好。”說話之人正是步府老夫人,也就是步練師的母親。

  ??她大約五十歲左右的樣子,本應是徐娘半老,但現在卻是滿臉枯黃,臉色蒼白,一副病怏怏的模樣。這讓李利無法準確判斷她的實際年齡,更替她擔心,因為她此刻這副模樣很明顯是久病纏身之人,已然病入膏肓,回天無術。而她之所以還能下榻前來正堂用膳,想必是她長期養成的習慣,不想在客人麵前失禮,亦或是想親眼看看李利。

  ??眼見老夫人如此盛情,李利微笑頷首,當即不再客氣,將一隻沒人動過的燒雞挪到自己麵前,將兩個雞腿撕下來,一個雞腿給步練師,另一個放進老夫人的菜碟,其它全是他的。

  ??看到李利還真是不拿他自己當外人,儼然以主人的身份自居,竟然一點不避諱給自己碗裏加雞腿,步練師頓時神情愕然,俏臉微紅,一雙迷人的大眼睛直盯盯地看著大塊朵頤的李利,心中甚是怪異。不過這份怪異之中還微微帶著幾分的甜蜜,但她絕對不會說出來,即便是母親看出來了,她也不會承認。

  ??“寒舍簡陋,我們母女二人也不善持家,招待不周,還望公子見諒。”步老夫人滿臉慈愛地將自己碗中的雞腿夾給李利,隨之笑嗬嗬看著他吃掉整隻燒雞之後,她一邊示意女兒給李利斟酒,一邊含笑而語。

  ??“老夫人言過了。”李利隨手接過步練師遞來的酒樽,笑嗬嗬說道:“晚輩冒昧叨擾,幸得老夫人收留,為此在下已是萬分感激。如今夫人屈尊降貴攜令媛與我同桌用膳,著實令我受寵若驚,於心難安。因此夫人切莫再言招待不周,若是您老不嫌棄,叫我文昌就好。不用將我當成客人,有什麽事情需要我來做,盡管開口。隻要文昌能夠辦到之事,絕不推諉,一定竭力辦好。嗬嗬嗬!”

  ??或許是步老夫人和藹慈祥的笑容讓李利很受觸動,亦或是她帶病接待感人至深,促使李利在步母麵前很輕鬆,毫不做作,一舉一動都是本性使然,顯得極其真誠,陽光開朗。

  ??“好,文昌說得好!”步母聞言後,笑得非常開心,給李利一種老懷欣慰的感覺。

  ??隨即她眉開眼笑地說道:“聽文昌口音似乎不是揚州人氏,更像北方口音,加之文昌體魄強壯,魁梧高大,談吐豪爽大氣。若是妾身沒有看錯的話,文昌是京兆三輔人氏吧?”

  ??————————————(未完待續)

  ??感謝:灰太狼AAA書友月票支持,三A級好男人,要嫁就嫁灰太狼,男人中的戰鬥機,當浮一大白!真誠感謝書友的鼎力相助,願好人好夢,事事如意!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