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人老成精
作者:虎賁中郎      更新:2021-07-17 10:42      字數:4483
  夜幕漸濃,皓月懸空。

  ??許家宅院。

  ??正門外,門口聳立著兩座重達千斤的石獅子,屋簷下懸掛著兩個徹夜長明的大紅燈籠。

  ??內宅花園中,草叢間窸窸窣窣的響動不止,唧唧鳴叫的蛐蛐聲此起彼伏。

  ??“公子初到此地,可還住得習慣?若有招待不周之處,還請公子直言相告,老夫立即讓人重新準備,萬萬不能委屈了公子。”

  ??晚膳過後,李利與許褚的父親許員外二人來到花園水榭中,坐在石桌旁品茶小歇。雙方落座後,許父親手給李利倒上一盅香茗,滿臉笑容地和聲說道。

  ??李利微微起身,雙手接過茶盅,含笑點頭以示感謝。輕抿一口熱茶,他微笑著說道:“許叔太客氣了。貴府一應俱全,沒有絲毫不周之處,我等一行人甚是喜歡。小侄有幸來到寶地,承蒙許叔盛情款待,已是叨擾頗多,心中甚為感激。”

  ??“如此便好。隻要公子住得習慣,老夫也就放心了。”許父笑嗬嗬地說道。

  ??這是一座頗具江淮特色的圓形水榭,下方魚池中飄著微微泛青的浮萍,水質清澈,清新典雅。

  ??稍稍打量著水榭,李利隨之一邊品茶,一邊觀看許家宅院中的眾多屋舍。昨天夤夜而來,今天又在莊外忙活一天,是以他住進許家宅院一整天了,卻連宅院中的房屋格局都沒看清楚。

  ??稍加觀察之下,李利心中暗讚許家確實稱得上是殷富之家。

  ??整座宅院占地麵積甚廣,三進正屋,每進各有十二個房間和一個居中的正堂;東西兩麵各有一個四合院,乃是東西跨院。除此之外,後麵還有兩排後院和數十間雜役居住的屋舍;前後兩院之間尚兩個麵積不大卻很別致的花園,花園兩旁修建圓形水池。

  ??此等宅院,比之一般秩千石的官員府邸亦是毫不遜色,甚至能與郡守府邸相媲美。這麽大的宅院足夠容納數百人居住,若是雜役們通鋪而宿的話,甚至能夠住進上千人。

  ??由此可見,許家家底殷實,族人眾多,實為許家莊第一大戶。難怪許褚、許定兄弟二人帶領數千壯丁誓死抵禦黃巾軍進莊劫掠,倘若真讓黃巾軍攻破牆堡,第一個要洗劫的人家便是許家大院。

  ??“嘩嘩嘩!”

  ??喝完一壺茶之後,李利不等許父起身續茶,便自行起身拎起另一壺正好煮沸的熱茶,俯身給許父倒上。待倒上熱茶之後,他隨口問道:“許叔府上這座宅院似是官宦府邸,莫非許叔早年曾是官府中人?”

  ??“嗬嗬嗬!”許父聞言開懷大笑,既而頷首說道:“公子好眼力!不瞞公子,老夫年輕時就像仲康他們現在一樣,也是一介武夫,當過縣尉,也做過幾年沛國都尉;不過這些都是十年前的事情了。十年前黃巾動亂,中原各州皆是黃巾賊猖獗,豫州也是一樣。那時老夫便是沛國都尉,無奈郡國兵馬和軍械荒廢已久,戰力不強,根本擋不住鋪天蓋地的黃巾賊。結果,郡國陷落,朝廷下旨降罪,老夫也因此背上了剿賊不利的罪名。於是老夫一氣之下,帶著幾十個族人一起辭官回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至今已有將近十年光景了,而老夫也已年近花甲,已是一介老朽了。”

  ??提起當年之事,許父臉上仍有憤恨之色,似是心忿難平。隻是歲月不饒人,如今他已年過五旬,除了唏噓哀歎之外,如之奈何?

  ??“哦,原來許叔也是行伍出身,算得上武將世家了!”李利恍然大悟地驚歎一聲,接著說道:“昨夜,小侄有幸看到伯寧兄和仲康二人與何氏兄弟大戰的場麵,端是令人歎為觀止啊!伯寧兄沉穩老練,武藝不俗,頗有大將風度;而仲康更是神勇之極,倒拉九牛逆行百步,此等神勇之士,當真是如同天神降世一般,當有萬夫不當之勇,實乃當世虎將也!

  ??而今兩位兄長皆以成人,伯寧兄更是已過而立之年,如此虎賁之將卻埋沒於鄉野草莽之間,實在是令人為之扼腕哪!”

  ??許父聞言後,神情微變,一雙看似渾濁卻極為深邃的眼睛凝視著李利,一動不動。半晌後,他神色舒緩下來,和顏悅色地說道:“承蒙公子抬舉,犬子確實有些力氣,自幼也習得微末武藝,卻當不起公子如此讚譽。他們不過是匹夫之勇罷了,出身寒微,生性魯莽,隻怕不堪大用,枉費了公子一番盛讚。”

  ??說話之間,許父語氣稍頓,既而看著李利,似是不經意地問道:“公子當真認為犬子二人堪稱虎賁之將,不是言過其實,寬慰老夫之言?”

  ??“嗬嗬嗬!”李利爽朗一笑,絲毫不介意許父剛才那番極端審視的眼神,笑聲說道:“許叔見外了。自此以後,許叔直接叫我文昌即可,切莫以公子相稱,過於生分了。還有一事,小侄需向許叔稟明,還請您大人大量,多多諒解。實際上,我姓李名利,字文昌,涼州北地郡人士。之前小侄化名鄭鋒,不過是擔心遊曆之中招惹不必要的麻煩,僅此而已,絕非蓄意隱瞞。失禮之處,還望許叔見諒。”

  ??很顯然,在此之前,許褚已經將李利的身份告之父親了。是以許父聽到李利說出真實姓名之後,並沒有流露出驚訝神色。

  ??然而,當許父看到李利沒有正麵回答自己提出的問題,而是自報家門時,他臉上瞬間露出一絲凝重之色,卻是一閃即逝,隨即神色如常地聽著李利說完話。

  ??誠然,李利直接報上自己的真實姓名,看起來與許父提出的問題毫無關係,可謂是前言不搭後語,風馬牛不相及。然則,實際卻並非如此,至少許父聽懂了李利的言外之意。

  ??縱觀當今天下,西涼李利絕對是世間為數不多的說一不二、一言九鼎之人,他所說的話,焉能有假!這就是李利自報家門的真實用意。

  ??此外,許父還從李利的話音之中聽出一些極為耐人尋味的深意,因此他才會露出瞬間的凝重神情。

  ??都說人老不中用了,實際卻恰恰相反。

  ??人老了,隻是說他的身體機能已經開始衰退,但其智慧卻絲毫不曾衰退,甚至還在快速增長之中。因此,有一句話專門形容這種老人,叫做“人老成精”。

  ??在李利眼裏,許父顯然就是這種人老成精的睿智之人。

  ??剛才許父明明聽出李利有意招攬許定和許褚兄弟二人,但他的回話之中卻帶著拒絕之意。似乎是毫不領情。可是他語氣一頓之後,卻是話鋒一轉,反倒詢問李利是不是真心看重許褚兄弟二人。如此前後矛盾的話語,看似不合邏輯,實則用意頗深。

  ??事實上,許父之所以說出前後矛盾的話,確是試探李利的心性與城府,還有為他兩個兒子討要官職之意。

  ??“虎賁之將”,這可不是隨便說著玩的。在軍隊當中,稱得上虎賁之將的將領,最起碼也是獨領一營人馬的校尉以上的中高級將領。而許父直接詢問李利,許褚兄弟二人是不是名副其實的虎賁之將,這句話的話外之意便是要讓李利當即許諾。

  ??對於一般人而言,許諾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張口便來,幾乎不用思考。但是,對於手握數十萬大軍李利而言,所說的每一句話都需要慎重考慮,更不能輕易許諾於人。因為他不僅是一軍主帥,還是西涼的實際掌控者,更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衛大將軍。如此顯赫之極的身份,豈能失信於人!一旦失信,豈不讓西涼將士和麾下一眾文武心寒,讓天下群雄恥笑。就拿今日之事來說,如果他現在就給許父明確的答複,承諾許定和許褚二人的官職,日後若是許家兄弟不能如願以償,是不是就能以此為借口率眾反叛。

  ??因此,作為上位者,李利斷然不會輕易許諾於人,更不會愚蠢地為達目的,輕言許諾,結果卻授人以柄。這是上位者之大忌,尤其是生逢亂世,承諾顯得極為重要。

  ??人無信而不立,要想在亂世之中立足,必須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信義大如天。一旦失信,誰還會為你賣命,如何取信於天下人!

  ??當李利直接道出真實姓名之後,許父手中端著一盅茶,舉在半空中沉思良久,以至於茶水早就涼了,他卻渾然不知。而李利也沒有打擾他的思考,仍舊自酌自飲,靜靜地觀看著天上的月亮和璀璨的星辰。隻可惜他看不懂星象,否則說不定也能像李玄一樣,看出自己現在的星宿走向。

  ??思索良久之後,許父終於回過神來,輕輕放下手中的茶盅,自言自語地輕聲說道:“其實我許氏一族沒有選擇的餘地,隻是不知這是幸運,還是不幸?”

  ??“世間之事,人在做天在看,是非成敗誰能一言而決。任何事請都有兩麵性,隻看我們怎麽做,幸與不幸往往隻在一念之間。我李利生平隻信奉一句話: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李利若有所思地說道。

  ??“好,文昌此言甚好,當浮一大白!老夫以茶代酒,敬文昌一杯!”許父聽到李利的話後,頓時神情一振,笑嗬嗬地重新倒上一盅熱茶,與李利舉杯示意。隨即,兩人當真是以茶代酒,仰頭一飲而盡。

  ??“哈哈哈!”飲罷之後,這一老一少彼此對視,既而開懷大笑。

  ??笑罷後,許父神情嚴肅地說道:“自此以後,老夫便將闔家老幼數百口人的性命交給文昌了。無論將來如何,老夫都認了,誰讓我許家莊上下近萬名百姓的性命都是你救下的呢!老夫一生不信鬼神,卻深信世間因果,今日亦是如此!不知文昌打算如何安排莊中一幹人等?”

  ??李利對此早有盤算,應聲說道:“莊中百姓願意遷入長安居住之人,三日內收拾妥當,三日後跟隨葛陂黃巾軍一同起行。而許叔一家則由我親自護送至司隸境內,交給駐守河南郡的平南將軍徐榮,再由他派人將你們送到長安。至於到達長安之後的事情,許叔盡管放心,我會親自傳下手令,派專人負責安置你們一行人。不過有一點還望許叔見諒,那就是你們的新府邸可能比不上眼前的宅院,不過這都是暫時的,日後會一天好過一天!”

  ??“文昌思慮周全,老夫先行謝過了。一切依你所說,三日後起行!”眼見李利把一切事情都想到了,許父也不猶豫,幹脆利落地欣然應下。

  ??隨後,許父又與李利商量一些瑣碎事宜。待一切商議完畢之後,他看著院落中依稀可見的景致,有些傷感地說道:“我許氏一族在此生活了近百年,祖上四代相傳,如今傳到老夫手上,卻不得不離開。唉,亂世何時才能結束,天下何時才能太平啊!”

  ??李利能夠理解許父的心情,勸慰道:“許叔不必如此傷感,你今年不過五十多歲,正是年富力強之齡。我李利可以向你保證,最多十五年,我即便不能戡平天下,卻一定能收複豫州。到時候,一定讓你榮歸故裏,再次住進這許家祖宅!”

  ??————————————(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