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幕府名士
作者:虎賁中郎      更新:2021-07-17 10:42      字數:3605
  午宴過後。

  ??衛將軍府,正堂內。

  ??李利沒有坐於主位,而是坐於堂下左側首位,滿臉笑意與賈詡等人敘話。

  ??在他身旁,分別坐著軍師將軍、兼領武威太守賈詡、漢陽太守崔琰和將軍府掾華歆三人。

  ??坐在李利身邊,賈詡今天著實很高興,甚至有些喜出望外,激動不已。

  ??細說起來,他跟隨主公李利已經一年多了,在西涼軍中資曆頗深,並竭盡全力輔助李利迅速發展壯大,直至西涼軍一統涼州。可是他卻從未獲準進入李利內院,更別說在內院中與李利一起用膳了。但是,今天這些都實現了。他不僅被請入內院議事,還受到李利在內院設宴招待,其間主公新近納娶的妾室唐姬還代表幾位身體不適的主公夫人給他敬酒。

  ??如此禮遇,這是賈詡之前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而今卻成為現實。足見主公李利對他極為器重,依為臂膀,絕對算得上是主公的親信心腹之臣了。

  ??因此,此刻坐於堂上與李利敘談,賈詡神情頗為輕鬆,舉止有度,談笑風生,絲毫不顯拘束。

  ??相比賈詡從容得體的款款而談,坐在他身邊的崔琰和華歆二人就顯得十分拘謹。他們二人正襟危坐,神情嚴肅,臉上不見絲毫笑容,看向李利的眼神中還流露出敬畏之情,神情舉止間盡顯謹小慎微之色。

  ??左側首位上,李利表麵上與賈詡敘談西涼近況,實則將崔琰和華歆二人的異常神色盡收眼底,心中暗自忖度。

  ??崔琰,字季珪,清河東武城人。其人相貌俊美,聲姿高暢,眉目疏朗;年幼時言辭遲鈍,喜好劍術,崇尚武功,直到弱冠之齡方才發奮苦讀,曾拜在鄭玄門下,黃巾之亂中被鄭玄遣散歸家。

  ??他原是郡縣小吏,隸屬冀州袁紹治下,接到天子征召詔令後,幾欲推脫,不願前來長安授學育人;卻迫於朝廷詔令措辭嚴厲,分明就是強行征召,若不奉詔,唯恐牽連族人。故而,拖延半個月之後,他終是奉詔入長安,與其同行之人便是他頗為魯鈍的弟弟崔林。

  ??崔琰奉詔前來西涼之後,李利起初看到他的名字時便覺得頗為耳熟,應該是留名史冊之人,於是便其調到將軍府暫時擔任屬吏,以觀後效。不承想,隨後李利卻因事務繁忙,便將此人拋之腦後,數月之間也不曾委派他任何具體職務。直到平定西涼之後,尚書李玄派人送來書信,極力向李利舉薦崔琰、華歆、邴原、管寧和國淵等人。至此,李利方才想起將軍府中還有幾位頗有才氣的文士,隨即對他們委以重任,或是擔任一郡太守,或是直接進入將軍府參與軍機。

  ??對崔琰在史冊中的功勳與能力,李利記憶中極為模糊,不甚了了;但他卻記得華歆其人。

  ??華歆,字子魚,平原高唐人。其人頗有機智,見識過人,治政能力頗強,識時務、知進退,善於審時度勢,明哲保身。

  ??曆史上,在魏國曹丕篡漢稱帝之後,華歆因擁立有功,位及三公,先後官拜相國、太尉等職,可謂位極人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其人頗有識人之能,曾三次舉薦閑置在家的司馬懿統兵征戰,對戰諸葛亮。此外,他與邴原、管寧三人曾是知己好友,被人譽為“治世一龍”;其龍首便是華歆,龍腹是邴原,龍尾則是管寧。後來,卻因管寧認為華歆趨炎附勢,貪戀榮華富貴,便與華歆割席斷義,自此分道揚鑣,形同陌路。

  ??然而,世事難料。去歲朝廷征辟詔令傳達的極為詭異,幾乎無孔不入,直接傳至幽州公孫瓚和遼東公孫度手裏,命令其將朝廷征召之人送至長安。而公孫瓚和公孫度二人迫於無奈,不願為此與李傕、李利叔侄交惡,隻得依令照辦。於是,早有歸隱避世之意的管寧和邴原二人,很快便被找了出來,隨即被強行送往西涼,既而無巧不巧地又和華歆碰到一起。由此,時隔數年不曾謀麵的昔日好友再次聚首,其中滋味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華歆早先便已看出西涼軍難以長久,尤其是董卓惡貫滿盈,倒行逆施,絕難成事。於是他費盡心機逃出長安,試圖前往江南為官,怎料諸侯割據,到處都在打仗,遠赴江南之行極為不易。機緣巧合之下,他遇到太傅馬日嘽安撫司隸各郡,既而成為太傅府屬吏,再次返回長安,隱藏於太傅府之中。

  ??長安之亂時,華歆已經謀得會外放豫章郡守之職,不料卻被堵在城中無法出城,隨後便被朝廷征召,想走也走不了。他隻能奉命前往將軍府擔任屬吏,由此徹底斷絕了他前往江南明哲保身,靜待時變的美好願望。

  ??而今,眼看脾氣極差的邴原和管寧二人皆被衛將軍李利委以重任,外放西涼各郡擔任郡守之職,華歆暗歎驚羨之餘,又對李利知人善任之能極為欽佩。因為邴原和管寧二人雖然脾氣極為怪異,卻有治世之才,治理郡縣的能力絲毫不比他華歆遜色,甚至猶有過之。與此同時,他驚奇地發現,西涼軍本來已經無法挽回的必死之局,隨著董卓身死和武威李利的異軍突起,竟然絕處逢生、破繭成蝶,搖身一變成為天下間實力最強大的諸侯勢力。

  ??而新任西涼軍統帥李利更是雄才大略,翻手之間重整西涼大軍,短短數月間便能平定西涼,並且還牢牢掌控著長安的局勢。此外,李利其人暗掌天下權柄,卻將李傕推到朝堂之上,有其實而不要其名,韜光養晦,絲毫不留惡名。故而,在華歆眼裏,李利可謂是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實為成大事、興霸業之人,堪為古今罕見的一代雄主。

  ??有鑒於此,華歆心思急轉,開始真正用心處理好將軍府的諸多瑣事,表現得極為積極,以期能被李利重用。功夫不負有心人。半年下來,他終於贏得尚書李玄的賞識,既而獲得舉薦機會,遂被李利提拔為將軍府掾,參與軍機議事,躋身西涼軍核心階層。

  ??近段時間,華歆整天跟在李利身邊,協助處理軍政事務。隨著他與李利頻繁地近距離接觸,漸漸發現李利著實了得,目光長遠,文武兼備,一舉一動皆有深意,端是莫測高深,令人難以揣摩。於是華歆對李利由最初的留心觀察逐漸變為敬重,既而轉化為敬畏;凡是李利交給他的事情,他都竭盡所能地辦好,絲毫不敢怠慢。時間一長,他盡心盡力的付出得到了李利的認可,也得到了回報,李利允許他參議軍政,正式出現在軍政議事的大堂上。

  ??————————————————

  ??一盞茶過後,李利與賈詡之間的敘談完畢,終於步入正題,這便是增設雍州事宜。

  ??“對於設立雍州之事,不知季珪和子魚有何高見?”輕輕放下手中的茶盅,李利微笑著對崔琰和華歆二人問道。

  ??華歆聞言後,側身看著坐在自己上首的崔琰,略顯謙恭地示意他先說。

  ??留意到華歆的神色,崔琰倒也不退縮,恭聲道:“回稟將軍、、、呃,稟主公,先前文和軍師對屬下提起過此事,屬下認為設立雍州有利也有弊。

  ??說其有利,是因為增設雍州之後,有利於穩定西涼局勢,既而鞏固涼州屯田事宜,極大緩解了我西涼糧草短缺的困境,使得諸多政令得以穩步持續推行。兩三年之後,我西涼荒蕪缺糧的局麵將徹底消除,,雖不敢說百姓們安居樂業,卻也能吃飽喝足。此外,有雍州扼守西域通道和震懾周邊蠻夷,西涼根基才能逐漸趨於穩定,自此涼州和長安三輔不受蠻夷劫掠之苦。此乃設立雍州之利也。

  ??然而,凡事都有兩麵性,有利就有弊。設立雍州的弊端在於,我西涼軍必須投入更多兵力駐守雍州各郡,並隨時準備應對諸多蠻夷的入侵,戰事頻發,兵馬錢糧消耗極大。雍州作為一個新設州郡,首先其州府官吏配置妥當,隨之方能治理轄下各郡縣,並加強各地及邊境防禦。這樣以來,我們必須在西部四郡現有的兵力和錢糧供應上麵,再次加大投入,因為官吏增多和兵馬擴充都是一項長期投入,所需錢糧甚多。而這些錢糧支出,恰恰是我們現在迫切需要的問題。

  ??如今我西涼全境大力發展民生,開墾屯田,不就是為了緩解糧草壓力嗎?

  ??與此同時,還有另一問題必須事先考慮周全,那便是增加雍州常住兵馬的問題。一個州郡,守衛城池的郡府兵絕對不能太少,否則無法保證城中治安和城池安全。而且,雍州作為我西涼西邊門戶,主力戰營必不可少,否則便不能隨時應對突發戰事,以至丟失城池,殃及郡縣百姓。

  ??所以屬下認為,要設立雍州,這些問題必須提前考慮,絕不能倉促行事。具體如何操辦,還請主公決斷。”

  ??認真聽著崔琰的話,李利微微頷首,麵露笑意;顯然十分欣賞崔琰的這番說辭。

  ??————————————(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