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保境安民
作者:虎賁中郎      更新:2021-07-17 10:42      字數:4213
  (感謝BENJ打賞,信我者得永生書友月票支持!)

  ??————————————

  ??就在李利慎重思量之時,俯首叩拜的成公英,不僅沒有絲毫抱怨之情,反倒心中大定。

  ??誠然,倘若李利毫不猶豫地滿口答應收他做家將,他反而心中難安,認為李利並不是真心看重他,僅僅是為了收降他,才收他當家將。果真如此,那麽拜入李利麾下為將和家將根本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形同虛設。那他成公英就是空歡喜一場,反倒要一輩子背負家將之名,除了效忠李利之外,天下雖大,卻沒有他的容身之地,天下其他路諸侯根本不會再收留他。

  ??家將和武將之間,看似隻有一字之差,卻猶如隔著一道無法逾越的天塹,簡直是天差地別。

  ??兩者根本不能相提並論。

  ??就像妻子和青樓女子一樣,前者是有主之物,而後者卻是有財者居之,誰強大就跟誰。兩者根本沒有可比性。

  ??成公英之所以改變初衷願意歸降李利,就是看中了李利所說的家將身份。

  ??而家將身份看似並不是榮耀顯赫的香餑餑,卻要看其家主是什麽身份地位,又擁有何等實力。就像現在的李利,如果他想收家將,那他麾下的將領必然爭相叩拜。但是,如果是眼下一無所有的馬騰收家將,但凡有能力的武將恐怕都不願意做他的家將。

  ??成公英曾經是韓遂的心腹謀士,中途卻因閻行從中作梗,致使他被韓遂猜忌,既而淪為訓練新兵的可有可無的普通將領。究其原因,還是因為他沒有取得韓遂的絕對信任,名為心腹之臣,實則徒有虛名而已。然而,當初他若是拜韓遂為家主,而韓遂也願意收他做家將,隻怕閻行想要挑撥他和韓遂之間的關係就沒那麽容易了,甚至韓遂反倒會猜忌閻行的用心。

  ??當初成公英沒有拜韓遂為家主,並不是韓遂不願意收他,而是他自己不願意,因為韓遂還不具備讓他舍命追隨的實力和地位。就算如此,他還是對韓遂忠心耿耿,即使遭到猜忌和排擠,他也沒有背叛韓遂。隻是韓遂如今已然故去,他成公英再另擇明主追隨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畢竟韓遂滿門已經滅絕了。

  ??“唉!”沉思半晌之後,李利輕歎一聲,語氣低沉地幽幽說道:“迄今為止,本將僅有三名家將,且都是李姓族人,他們是李富、李征和李摯;而外姓家將確是尚屬首例。成公英,本將知道你想為韓遂盡忠,卻愛惜你的才能方才設法勸降你,不忍看你年紀輕輕就丟掉性命。

  ??今日你執意拜本將為家主,本將顧念你往日的所作所為盡皆可圈可點,便收下你。但是,想做我李利的家將也絕非一件容易的事情,你需要承擔的責任往往與你所獲得的官職地位並不相符,甚至還要受委屈和極其不公平的待遇。這些你必須要有心理準備,也必須能夠擔任起一個家將的重擔,任何時候都不能有怨言,更不能背叛家門,讓我李利蒙羞。倘若如此,無論你逃到天涯海角,都難逃一死,我必定親手取你性命,以正家規!

  ??成公英,我說這些絕非虛言。如果你現在反悔,完全來得及,本將也不會因此而看輕你,依然會量才適用,重用於你。你可有決斷?”

  ??“主公對末將恩同再造,末將願做主公家將,請主公收錄!”成公英語氣絕決地跪拜道。

  ??“好!”李利頷首應聲,隨即起身扶起成公英,和聲說道:“自今日起,你便是我李利的第四個家將,也是目前為止唯一的外姓家將。以後我們主仆之間不必拘禮,敬重一個人並不是在嘴上,而是永遠記在心裏。來,坐下說話吧。”

  ??一邊說著話,李利一邊示意成公英在自己身旁坐下,既而詢問道:“而今你初入我軍,不知你自己有何想法,是想繼續領兵征戰呢,還是留在將軍府擔任參軍?”

  ??“末將願聽主公差遣。主公需要末將做什麽,末將無不遵從!”成公英受寵若驚地恭聲說道。

  ??“嗯。”李利微微頷首,思索地沉吟道:“眼下我軍已經攻占大半個涼州,初步平定了西涼二州,但西邊的酒泉、敦煌二郡至今仍未收複,故而此番西征仍是未竟全功。之前擊敗馬騰,我軍收降四萬餘步騎,此次收複金城,又得三萬餘步騎,合計共有七萬餘步騎。除了老弱病殘之外,估計還有六萬將士,這些將士都是跟隨韓遂、馬騰二人征戰多年的百戰精兵,遠非新兵可比。

  ??有鑒於此,我軍再次擴兵已然迫在眉睫,畢竟這麽多將士每日所耗糧草也不是小數目,必須盡早讓他們重新磨合,恢複戰鬥力。我意,讓你替代馬超出任青龍營副統領,與龐德一起輔助郭汜將軍出征酒泉、敦煌二郡,務必在入冬之前結束戰事,徹底平定西涼二州。

  ??此外,青龍營原有兩萬戰騎,如今再擴充一萬騎兵,共計三萬戰騎。到時,你與龐德、郭汜三位統領各領一個萬人隊,而你帳下的一萬鐵騎就由你從金城降兵之中挑選,這樣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形成戰鬥力,以便你盡快投入到戰事之中。”

  ??“諾,末將領命!”成公英神情頗為激動地躬身應道。

  ??李利頷首示意成公英起身,輕聲道:“青龍營之中,有一半是原來西涼軍整編而成,一小部分是龐德帳下的老兵,因此軍紀有些渙散。往後你與龐德二人務必團結一心,要多費些心思,嚴明軍紀,爭取將青龍營打造成一支真正的‘青龍’!”

  ??成公英聞言神情微怔,感覺主公李利似乎話中有話,似有所指。

  ??他本是極其聰慧之人,否則也不會被韓遂所器重,擔任心腹謀士。稍作思量後,他隱隱猜到了李利的真實意圖,至少猜出七八分。他和龐德都是副統領,而青龍營的統領卻是成名已久的西涼上將郭汜,現在主公讓他和龐德密切配合,無疑是為了製衡郭汜,以免郭汜妄自尊大,不聽主公號令,擁兵自重。

  ??想明白其中的深意,成公英恭聲應道:“末將領命,定不負主公重托!”

  ??李利笑嗬嗬地說道:“我軍經過整編之後,各營將士還在磨合之中,隻要軍紀嚴明,統一號令,令行禁止即可。無論什麽時候,你都要記住,軍隊不能亂。隻要不違反這個宗旨,其它事情也不必深究,畢竟戰機瞬息萬變,各營主將自然也要有一定的臨機決斷之權,否則如何打勝仗。嗬嗬嗬———”

  ??“末將知道其中的分寸,請主公放心。”成公英心領神會地應道。

  ??————————————————————

  ??數日後,李利大軍移師武威郡。

  ??這裏是李利的根基之地,承載著他最初的夢想,也是武威軍的搖籃。

  ??斑駁高聳的城牆和城中數萬百姓見證了武威軍的草創曆史,更記錄著兩年來李利及其麾下武威軍的奮鬥曆程。

  ??同時,這裏還是李利與幾位嬌妻定情的地方,足以讓他銘記終生,至死不忘。

  ??武威郡,絕對稱得上是李利的老巢。

  ??闊別大半年,李利終於再次回到姑臧城。

  ??進城時,安北將軍、武鄉侯李暹,休屠城守將、中郎將李典和休屠馬場兵馬都尉桓豹等數十名將領,以及姑臧城上萬名百姓,數萬軍民出城十裏夾道相迎。

  ??這是李利第二次率軍前來武威郡治姑臧城。

  ??去年六月,他領兵第一次來到姑臧城時,程銀和李堪二人占據城池。適時,兩軍在姑臧城下浴血廝殺,李利帶傷出陣,陣前刀斬程銀,隨後典韋擲戟殺死李堪,既而收複郡城。自此,李利方能在涼州境內奪得立足之地,隨後迅猛發展壯大,一發不可收拾。至去年年底時,武威軍占據涼州西部四郡之地,成為涼州境內實力最強大的諸侯勢力。

  ??長安之行,李利抱得美人歸,順勢而為,運籌帷幄,巧借董卓之死,坐收漁翁之利。一舉占據長安,收編西涼大軍,暗中掌控天子和朝廷,實力暴增無數倍,權勢滔天。

  ??此番領兵西征,橫掃三輔和涼州各郡,打敗馬騰,覆滅韓遂,兵鋒所指,所向披靡。一月之間,西涼各郡縣無不望風而降,使得久經戰亂的西涼大地舊貌換新顏,安定祥和的日子就在眼前。

  ??飽受戰亂之苦的老秦人,雖然生性彪悍,尚武成風,卻對戰禍深惡痛絕。如今征西大將軍李利及其麾下的西涼大軍掃平涼州各郡,鏟除各郡諸侯勢力,並嚴格執行免賦兩年、大力鼓勵農耕的政策,肅清盜匪流寇,整飭各郡縣吏治。此等善舉,無疑是深得人心,贏得西涼二州上百萬百姓的衷心擁護。

  ??表麵上,雖然車騎將軍李傕是西涼境內官職最高之人,輔國攝政,但真正深得西涼民心之人卻是征西將軍李利。畢竟李傕高高在上,坐鎮長安朝廷,而實際執行朝廷政令之人卻是李利。

  ??縣官不如現管。

  ??這個淺顯的道理,對於朝中三公九卿等文武百官而言,他們不是不懂,而是不屑為之。這其中也包括車騎將軍李傕在內。

  ??但李利卻深諳其中三味,在治政反麵,他始終遵行取信於民的策略。故而,朝廷頒布的所有惠民政令,都沒有他的名字,但真正執行政令的人卻是他全力施行。如今西涼二州各郡縣官吏幾乎全部出自他的門下,官職由他親自任命,而西涼二州各郡縣的所有郡府兵和主力戰營也全部出自他的帳下。

  ??有心人天不負,有誌者事竟成。

  ??李利率軍入城時,清晰無誤地看到周圍百姓對他是真心歡迎,完全是自發出城相迎,並非迫於李暹的命令而被迫前來歡迎大軍進城。

  ??這一點,讓李利十分欣慰,身心舒泰。

  ??而這也是他一直嚴以利己,整飭吏治,平定西涼之中最渴望得到的東西,這就是民心。

  ??若要爭霸天下,必須收取民心。

  ??西涼二州是李利的根基之地,隻有得到境內百姓的真心擁護,才能根基穩固,始終立於不敗之地。

  ??——————(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