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
作者:虎賁中郎      更新:2021-07-17 10:42      字數:4294
  “轟!”

  ??天邊烏雲滾滾,悶雷陣陣,雷霆洞徹天地。

  ??“哢哢———”

  ??一道白色閃電掠過長空,裹挾狂風怒吼,卷起漫天塵土。

  ??電閃雷鳴,咆哮人間。

  ??龍驤李府。

  ??正堂上,李利和李傕相談甚歡。

  ??聽著門外呼嘯的風聲和雷聲,叔侄二人飲茶敘談,頗有一番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的意境。

  ??方才李利屈膝一跪,著實令李傕極為震驚,也十分感動。

  ??單憑李利眼下所擁有的實力和地位,大漢天下能讓他屈膝跪拜之人幾乎沒有,就連高居朝堂之上的天子也不行。加之李利的父母早已過世,十六歲時帶著弟弟李暹和幾十個家仆被李傕正妻楊氏掃地出門,幸得董卓賞賜宅院,方能有一處安身立命之所,自此另立門戶。單憑此節,李利與李傕的叔侄關係早已破裂,若是就此與李傕分道揚鑣,世人也不會說三道四,妄自非議。

  ??而今,李利手握三十萬西涼大軍,將天子握於掌中,叱吒風雲,權勢滔天。軍政大權皆在他的掌握之中,其威名和實力比之昔日的董卓亦不遑多讓,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對天下諸侯的震懾力遠勝於此前的董卓。因為李利遠比董卓年輕,但他實際擁有的權勢卻絲毫不遜於此前的董卓。由此不難想象,李利其人前途無量,而董卓未竟之大業,極有可能在他手上得以實現,雄霸天下。

  ??最重要的是,李利對西涼軍的掌控力度遠勝於董卓。三十萬西涼軍全部打亂重新整編,而全軍將領竟然無人敢於反抗,使得整個改編過程極其順利,隻用了半個月時間便宣告整軍完成。如此浩大而艱巨的整軍行動,縱然是董卓在世,他也沒有這麽大的心胸氣魄,也沒有如此強大的自信,更沒有完全掌握軍隊的實力。

  ??因為董卓生前雖然是西涼軍的最高統帥,但他最多占據著統帥之名,麾下將領沒有人當麵反對他的命令,但具體如何執行軍令,卻是很難讓董卓稱心如意。事實上,董卓並不能全權掌控西涼軍,有一部分手握重兵的將領隻是名義上依附在他的麾下,陽奉陰違,自行其事;譬如華陰守將段煨和樊稠等人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而董卓自然也知道麾下將領各懷心思,但他為了維持西涼軍穩定,不至於內訌分裂,一直韜光養晦,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隻要這些陽奉陰違的將領遵其號令,沒有旗幟鮮明的反叛,他就姑且聽之任之,不想大動幹戈。

  ??正是由於董卓的縱容,才使得西涼將領日漸坐大,隨之形成尾大不掉之勢。以至於董卓一死,西涼將領便不受控製,各懷鬼胎,倚仗手中兵馬,待價而沽,紛紛覬覦拜將封侯的權勢,甚至還有人企圖登上董卓昔日的權勢和地位。

  ??這種表麵和平,實則勾心鬥角的局麵,局外人很難體會其中的酸甜苦辣,但李傕作為西涼軍名義上的主帥,置身其中,處處掣肘,飽受煎熬。

  ??然而,現如今西涼軍卻被李利徹底收服了。一聲令下,數十萬大軍打散混編,重新組建新軍。僅憑李利這份氣魄和胸襟,李傕就不愧不如,除此之外,他更欽佩李利所擁有的強大實力和高明手腕。整軍過程中,李利表麵上不參與軍隊整編,實際上,他卻親自前往各大軍營,與普通將士同食同寢,打成一片,無形中得到全軍大多數將士的擁戴。李利在軍營中足足待了半個月,而他在軍中的威信與日俱增,這就直接促使軍中某些中低級將領稍稍露出抵抗整編的苗頭,便被迅速抹殺,使得反抗勢力難以形成氣候,悄無聲息地堙沒在轟轟烈烈的整軍運動之中。

  ??整軍完畢,也就意味著李利掌控全軍的意圖得以實現。全軍十個主力戰營的主要將領,幾乎全是李利麾下的嫡係將領擔任,原西涼軍將士全部被打散打亂編入武威軍之中,而武威軍將士在新軍之中占據著絕對主導地位。此番整軍,可謂是名副其實地武威軍兼並西涼軍,組成一支完全聽命於李利的新軍。

  ??為時半個月的整軍行動,李傕完全置身事外,待在府中修生養性,閉門讀書。但軍中的大事小情卻難以避開他的耳目,每天都有細作將軍情稟報給他,因此他對全軍的情況了如指掌。恰恰是因為他對軍中的情況一清二楚,反倒讓他義憤填膺,心中鬱結,坐立難安。因為李利幾乎收編了所有西涼軍,包括他李傕的嫡係人馬在內,一個不留,全部編入新軍。最讓他憤憤難平的是,新軍之中居然沒有他李傕的位置,儼然把他排斥在外,使得他這個赫赫有名的西涼上將,居然成了光杆將軍,徒有將軍之名,手下卻沒有一個兵士。

  ??為此,這段時間以來,李傕脾氣十分暴躁,常常無端發怒,茶飯不思,夜不能寐。

  ??但是,凡事有弊也有利。

  ??通過這段時間的沉寂,心中鬱悶之餘,李傕的心態也隨之轉變,開始正視自己,重視李利,偶爾也會自查自省一番。擺正心態之後,他發現自己做錯了很多事情,其中最大的錯誤就是不該給自家侄兒李利下戰書,更不應該覬覦董卓留下的權勢地位。如果西涼軍真的落到他李傕手裏,那他決計做不到李利這般大刀闊斧的整軍,更無法徹底收服郭汜、段煨、張濟和樊稠等人。果真如此,那西涼軍也隻能暫時維持明麵上的穩定,軍中將領之間的明爭暗鬥卻無法根除,早晚必將釀成大禍,分崩離析在所難免。與其如此,還不如將大軍交給自家侄兒李利,反正叔侄一家親,李利掌軍之後,也絕對不會容不下他這個親叔叔。

  ??就這樣,李傕痛定思痛之後,反倒覺得對不住侄子李利。如果不是他私心作祟,權欲之心過重,兩軍就不會全麵決戰。如果沒有南郊之戰,那九萬西涼將士就不會白白犧牲,而整軍之後的西涼軍也就不止三十萬,而是四十萬大軍。隻可惜,原本可以避免的大戰最終還是發生了,大錯已然鑄成,悔之晚矣。

  ??————————————————

  ??“嘩嘩嘩!”

  ??正堂外,電閃雷鳴之後,大雨如期而至。

  ??堂內,李傕心事重重地聽著李利講述近段時間發生的內府瑣事,顯得心不在焉,魂不守舍。

  ??陡然,李利語氣稍頓,笑著說道:“叔父,小侄有一事向您稟報。欣兒、鈺兒和婉兒她們已經有身孕了,等到明年開春,叔父就要做叔公了!嗬嗬嗬———”

  ??“啊!”李傕聞言大驚,神情劇震,眉宇間不禁流露出驚喜之色。隨即他急聲問道:“這是真的嗎?她們三人都有了,有沒有請太醫去郿鄔侍候?”

  ??“呃?這個、、、、、、”李利沒想到李傕居然考慮得這麽全麵,支吾一聲,不好意思地低聲道:“小侄最近忙於軍務,沒能抽出時間照顧欣兒她們,也忘了把宮裏的太醫派到郿鄔隨時聽用。”

  ??“你呀,真是糊塗!欣兒、鈺兒她們懷有身孕,這才是大事,其他事情都可以往後推嘛!”眼見李利竟然毫無準備,李傕頓時忘卻了煩惱,毫不顧忌地指責道。

  ??李利會心地嗬嗬笑道:“叔父所言極是,小侄一定照辦。不過欣兒和鈺兒她們身體很好,懷孕時間也不長,暫時並無大礙。小侄此番邀請叔父前來一敘,確是有事相求,不知叔父能否答應?”

  ??“哦,何事?”李傕聞言神情微動,錯愕地沉吟道。

  ??李利微笑著問道:“小侄想請叔父掌管朝堂,接手朝中政務,執掌天下大權,坐鎮長安。不知叔父意下如何?”

  ??“文昌何出此言?”李傕頗為不解地看著李利,詫異地問道。

  ??李利神情堅定地說道:“叔父可還記得小侄昔日說過的那番話?你我叔侄二人,乃血脈至親,同氣連枝,榮辱與共。眼下長安雖已安定,但朝中百官必然不會坐視我們叔侄掌管天下大權,他們仍然會像對付董相國那樣,暗中壑同一氣,伺機除掉我們叔侄二人。隻是我們明知這些老臣暗藏禍心,卻不能直接將他們罷官去職、逐出長安,因為這樣為讓我們叔侄背負罵名,被世人詬病。所以,小侄想請叔父坐鎮長安,執掌朝堂,畢竟叔父見多識廣,對這些老臣的伎倆知之甚詳。”

  ??說到這裏,李利語氣稍頓,接著說道:“此外,眼下長安三輔和涼州仍有諸侯勢力盤踞,各郡縣的官員也對我們陽奉陰違。故此,小侄打算請叔父坐鎮朝堂,而我則領兵西征,沿途清查各郡縣官吏,剿滅馬騰和韓遂殘部,一統西涼二州。待西涼徹底平定之後,小侄也不會返回長安,而是坐鎮安定郡,出兵羌人部落和南匈奴領地,一舉肅清涼州邊患。如此以來,我西涼二州一邊出兵剿滅蠻夷,一邊大力發展農耕,興修河渠,兩措並舉。兩三年之後,我西涼二州就能恢複元氣,百姓安居樂業,便可供養三十萬西涼大軍。待養民之事完成後,我軍方可大舉用兵,北麵可攻取並州,向南襲取荊襄,西南麵可攻占漢中和西川。”

  ??李利一番話聽得李傕心潮澎湃,神情極為激動,眼神中充滿興奮之色。半晌後,他欲言又止地說道:“既然文昌如此信任為叔,我自當竭盡全力助你成就一番功名大業。隻是、、、、、、我常年領兵征戰,不善政務,就連鎮守長安隻怕、、、、、、也有心無力呀!”

  ??“嗬嗬嗬!”李利笑著說道:“叔父不必擔心。朝中政務有李儒協助叔父處理,西涼二州的政事和農事由李玄負責,長安守軍統領是鐵陀,他自會聽憑叔父調遣,斷然不敢抗令。叔父心中有顧慮,莫非是因為您手中並無兵馬嗎?果真如此的話,那叔父就錯了。你不是光杆將軍,更不是手下無兵,其實你一直都有一支強大的軍隊。無論何時,隻要小侄還活著,我李利都是叔父麾下的兵!

  ??我們叔侄一體,榮辱與共。小侄麾下的兵馬,就是叔父的兵馬。全軍將士誰敢不敬叔父,不尊號令,那就是違抗我李利的命令,必定重重責罰!”

  ??李利這番話讓李傕心中僅存的鬱結徹底消失殆盡,臉上浮現出會心的笑容。直到此時,他才赫然明白,李利沒有給他安排軍職的深意。一切正如李利所言,他李傕是長輩,又是親自撫養李利長大的親叔叔。身為長輩,就應該具有為人尊長的胸襟和氣度,豈能小肚雞腸,斤斤計較?

  ??叔侄之間何必各領一軍呢,隻要他與自家侄兒始終一條心,軍隊在誰手裏不都一樣嗎?雖然他沒有直接掌管一營人馬,卻照樣能調動軍隊,軍中將領誰敢抗命不尊。——————(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