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殘陽血之血染長空5
作者:虎賁中郎      更新:2021-07-17 10:42      字數:3733
  武威中軍帥旗下。

  ??李利端坐在金猊獸王後背上,冷眼看著張濟墜馬而亡,神情波瀾不驚,眼神冷厲。

  ??張濟其人在武威軍和西涼軍中間充當著什麽角色,所作所為根本瞞不住人。

  ??長安城就這麽大,數十萬將士擁擠在同一座城池周圍,兩軍對峙相持。無論是誰故作聰明,搞小動作,都瞞不過兩軍細作和斥候的耳目。隻要稍作留意,一有風吹草動,兩軍統帥就能第一時間知道。

  ??張濟自以為很聰明,藏身於暗處挑撥兩軍關係,導致兩軍原有的矛盾急劇惡化,迫使兩軍不得不通過大決戰來決定長安城的歸屬。

  ??如此小人行徑,或許李傕是燈下黑,短時間內看不破張濟的伎倆,但李利卻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隻不過他早有與西涼軍一戰之念,故而一直保持沉默,對張濟左右挑唆之事置若罔聞,反而順勢而為,不惜與西涼軍正麵一戰。但是,這並不代表他可以無休止的放縱張濟肆意妄為,趁著兩軍爭鋒相對之際渾水摸魚,伺機壯大自身實力。

  ??恰恰相反,李利早有除掉張濟之心,也有這份實力。隻是迫於形勢和諸多西涼將領的情緒,他擔心過早鏟除張濟很可能導致西涼將領兔死狐悲,抱成一團,同仇敵愾的抵抗武威軍,從而引發騎虎難下的局勢。所以,他對張濟一忍再忍,隻當張濟就是個攪屎棍,眼不見為淨,暫時放在一邊置之不理。

  ??事實上,就在兩軍決戰之前,李利盡管十分厭惡張濟的小人行徑,但看在他帳下兩萬餘將士和他侄兒張繡也算是一員上將的情分上,為了穩固西涼大局,曾考慮過暫且放下私怨,饒過張濟性命,再給他一份富貴,讓他做個富家翁頤養天年。

  ??兩軍陣前,李利有六成把握說服李傕罷兵言和,叔侄二人共同執掌天下大權。因為武威軍的實力已經在兩軍陣前展現出來了,生擒郭汜和段煨,連戰連捷,對西涼軍的震懾作用也很明顯。

  ??在這樣極其有利的情況下,兩軍罷兵休戰,避免大規模的兩軍廝殺,李利同樣能夠實現接掌整個西涼軍的意圖,再順水推舟把李傕推到朝堂之上,執掌天下權柄。如此兩全其美之事,何樂而不為。這樣做的直接好處就是,最大限度地保存西涼軍的實力,避免無謂的流血殺戮。

  ??就在李利自以為大事可成之際,張濟突然派出侄子張繡出陣攪局,致使他的議和大計功虧一簣。正因為如此,極少動怒的李利勃然大怒,隨之將怒火發泄在張繡身上,一出手便是大殺招,快如閃電地將張繡斬落馬下。

  ??隻是讓李利沒有想到的是,張繡一死,張濟居然瘋狂的奪過李傕佩劍,悍然下令虎賁營出擊。

  ??李利和張濟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雙方屢屢爭鋒相對,仇怨越結越深,根本無法調和。李利原想收編張濟帳下兵馬,因此打算饒過他的性命,但張濟擅自下令虎賁營出擊,確是直接點燃了兩軍全麵混戰廝殺的烽火,一場浴血廝殺在所難免。

  ??當真是: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那一刻,李利恨不能將張濟碎屍萬段,以泄心頭之忿。所以他返回軍陣後吩咐李摯盯緊張濟,尋找最合適的時機,殺了他。

  ??兩軍激戰大半個時辰後,就在張濟以為報仇有望之時,卻不知早就有人盯上他很久了。於是張濟在振臂高呼、意氣風發之中,被李摯一箭穿喉,當即身亡。

  ??隻是讓李利頗感意外的是,叔父李傕此前竟在自己麾下的虎賁營之中遭到暗襲,而張濟身死之時居然同樣被上百名刺客亂箭齊發,射成了馬蜂窩。如此淺顯的暗算,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來,這兩起暗殺中有著必然的聯係,伺機放冷箭暗殺李傕之人是張濟主使的,而射殺張濟之人,很顯然是李傕派來的。西涼將領之間的勾心鬥角,由此可見一斑。

  ??冷眼看著張濟死不瞑目的屍身,以及那些嚇破膽臨陣脫逃的上萬將士,李利輕聲對身後的李摯說了一句:“箭術很不錯,隨後可以在金猊衛中挑選一批善射之士,把他們訓練成神射手,我另有大用。”

  ??“諾!”李摯還是老脾氣,恭聲領命,也不自謙,沒有一句客套話,惜字如金。

  ??李利早已習慣了李摯的說話方式,當即扭頭看向身後混戰的樊稠所部。這一看,他不禁劍眉緊皺,怒目圓瞪,眉宇間浮現出濃烈的殺氣。

  ??中軍後方的戰局形勢對武威軍極為不利,眼下那裏就是一場大混戰。由於樊勇所部將士的退讓,使得樊稠率領三萬多西涼步騎直接衝進武威軍後陣,不到一刻鍾時間便攻破了中軍後方外圍的巨盾陣,大肆殺戮後陣中的投石車、車弩陣將士,而投石車和車弩等軍械也損失嚴重。而貽誤戰機的樊勇眼見自家叔父領兵攻入武威軍後方,心中大急,帶著本部兵馬前去支援後陣,企圖阻止樊稠麾下的西涼軍。可惜他太重情義了,臨戰之中束手束腳,始終不肯放手廝殺,反而牽製著武威軍將士無法使用車弩大範圍的射殺西涼軍。

  ??如此一來,後方軍陣中本來是兩軍廝殺,武威軍還占著明顯優勢,但樊勇領著本部人馬在中間摻和,促使戰局無形中變成三方混戰。樊稠所部西涼軍和武威軍是敵人,而樊勇所部兵馬則是中立的一方,攪亂了戰局。

  ??樊勇率部攪局,這或許並不是他的本意,他也沒有背叛李利之心。但是,他的所作所為卻讓武威軍將士畏首畏尾,頗多顧忌,不敢全力拚殺。不僅如此,樊勇本來就是右翼軍陣的主將,而武威軍後陣將士大多隸屬右翼。眼見樊勇似有臨陣投敵之勢,後陣將士士氣大挫,而西涼軍則不然,他們趁勢猛衝猛打,使得武威軍蒙受巨大的傷亡。混戰不到半個時辰,武威軍後陣便死傷四千餘將士,無數軍械被樊稠所部西涼軍搗毀,數萬將士廝殺糾纏在一起,整個後陣岌岌可危。

  ??武威中軍的巨盾陣從後方被攻破之後,陣前的巨盾陣隨之被李傕親率的中軍步卒破陣。

  ??頓時間,李利身後的四萬中軍處境極其不妙,前麵是李傕親率三萬多虎賁營鐵騎蓄勢以待,後方還有樊稠帶領的三萬步騎猛打猛殺,腹背受敵。而五百步之外的西涼軍陣之中,徐榮和波才二將率領的武威鐵騎雖然已經取得壓倒性的優勢,卻沒有徹底打垮西涼軍後陣的數萬步騎,仍在趁勝追擊之中,半個時辰內無法回援中軍。

  ??如此以來,武威軍戰局堪憂。中軍外圍的三萬多巨盾甲士和後陣近萬名軍械輜重兵,麵臨李傕和樊稠二人率領的數萬步騎圍攻,廝殺激烈,但武威軍步卒明顯處於下風,已經露出敗象。而李利坐鎮的中軍,如今隻有八千金猊衛戰騎和張遼所部不到三萬左翼步騎,加在一起也不足四萬人馬,但他們所麵對的卻是李傕親率的三萬多虎賁鐵騎。

  ??粗略看來,李利此時能夠調動的步騎恰好與李傕所部西涼鐵騎數量相當,兵力一樣,但戰鬥力卻不一樣。李利所部不到四萬兵馬之中,就算把張遼左翼軍中的戰騎全都聚在一起,勉強有一萬之數,餘下的全是步卒。而李傕所部虎賁營鐵騎確是名副其實的西涼驍騎,百戰精騎,戰力之強猶在呂布麾下的狼騎軍之上。如果此時兩軍對戰,其結果不言而喻,武威李利的常勝將軍之名恐怕要毀於一旦了。

  ??一場大決戰,從晨曦破曉開始,持續到現在,至少有數萬將士血染疆場。而兩軍統帥從大戰伊始便鬥智鬥勇,武威軍一直穩壓西涼軍一頭,甚至武威軍一度取得明顯優勢,勝利在望。誰也沒想到就在大戰即將分出勝負之時,竟然上演了如此戲劇性的一幕。樊稠的臨陣倒戈,不是壓倒西涼軍的最後一個稻草,而是顛覆武威軍戰車的絆腳石。

  ??最終的決戰,竟在李利和李傕叔侄二人親率的中軍之間展開,將近四萬武威軍步騎對戰三萬六千餘西涼鐵騎。

  ??兵法有言:戰場瞬息萬變,戰機稍縱即失。

  ??此時此刻的戰局就是最佳詮釋。

  ??表麵上看來。此時武威軍還是占據著兵力優勢,六萬武威鐵騎橫掃西涼軍兩翼,正在掃尾。西涼軍十七萬兵馬眼下隻剩下李傕率領的中軍六萬多人馬和樊稠所部兩萬餘步騎,總兵力折損過半。當然了,剩下數萬人馬並不是全都戰死了,而是潰散逃逸。與西涼軍相比,武威軍大戰至今,還沒有出現成百上千將士潰逃的現象,這並不是說武威軍將士無人逃跑,而是相對西涼軍而言,武威軍的軍紀已經非常好了,士氣高漲。因此,武威軍如今占據著絕對兵力優勢,武威鐵騎還有將近五萬兵馬,李利所在的中軍滿打滿算六萬步騎,攏共十一萬步騎。單從兵力多寡比較,武威軍無疑是優勢明顯。

  ??然而,實際卻並不是這麽回事。西涼軍兩翼兵馬雖然潰敗了,但殘餘的兵馬卻拖住了武威鐵騎,迫使武威軍最具戰鬥力的戰騎短時間內無法脫身。而李傕卻親率中軍和樊稠前後夾擊武威中軍,樊稠所部在武威軍後方挖牆腳,李傕中軍在前,給武威軍來個猛虎掏心。如此一來,西涼軍兩翼兵馬全毀了,但中軍和樊稠的八萬步騎卻趁機脫身出來,直取武威中軍。

  ??——————(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