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仲穎隕落(中)
作者:虎賁中郎      更新:2021-07-17 10:42      字數:3597
  盡管李利此時的情緒很低落,但眼下形勢緊迫,刻不容緩。於是李玄和賈詡二人彼此對視一眼,當即二人恭聲勸慰道:“請主公節哀。我等還有要事稟報!”

  ??“說吧,還有何事?”李利拂袖擦掉眼角的淚珠,沉聲道。

  ??李玄接聲說道:“現如今長安城大亂,而我軍又距離長安頗近,鐵騎奔襲的話,一個時辰即可兵臨城下,既而攻取京都。屬下懇請主公即刻點將出兵,攻取長安!”

  ??“哦?”李利聞言沉吟一聲,抬頭看了一眼李玄,既而將眼神轉向賈詡,問道:“文和也是此意?”

  ??賈詡看著主公李利不置可否的神情,一時間琢磨不透李利的心思。但是,眼下確是攻取長安的最佳時機,不容錯過。

  ??一念至此,賈詡恭聲說道:“屬下附議。相國既已身亡,那長安城便是無主之城。在王允、呂布等人眼裏,我等就是亂臣賊子,但對於我西涼軍而言,他們何嚐不是弑主求榮的奸賊。尤其是呂布,此人端是忘恩負義、無君無父的無恥之徒!如果主公此時發兵一舉攻下長安,擒殺呂布,為相國報仇;那麽主公無疑是西涼軍各部駐軍的主心骨,既而接管全軍。如此以來,大事可期,霸業有望啊!”

  ??賈詡話音未落之際,李玄接聲說道:“主公切莫遲疑,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請主公速做決斷!”

  ??李利微微頷首,隨即又搖了搖頭,沉聲說道:“是啊,機不可失,一舉占據長安,掌天子以令天下,確實很誘人。但是、、、、、、你們二人可曾想過我叔父李傕。如果叔父他不願交出兵權,我該怎麽辦?難道我能揮兵出擊,剿滅自己的叔父?”

  ??“啊!這、、、、、、。”李玄和賈詡二人頓時驚愕失神,無言以對。

  ??事實上,他們二人此前一直將李利和李傕叔侄二人看做一體。不僅他們二人如此,軍中將領也是這麽看的。因為李傕和李利之間的叔侄關係不比尋常叔侄,李利是李傕親自帶大的,等同於父子。

  ??董卓沒死的時候,叔侄二人為了掩人耳目,弄出分家的把戲,但大多數明眼人對其中的貓膩皆是心知肚明。那時候,他們叔侄之間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名為兩家,實則一體。

  ??現如今董卓橫死,李傕和李利這對叔侄之間的矛盾也就凸顯出來了。之所以有矛盾,歸根結底一句話,叔侄二人到底以誰為主,誰又甘願俯首稱臣。

  ??是啊,到底以誰為主呢?

  ??這個問題乍一提出來,李玄和賈詡二人心中頓時糾結起來,躊躇難決。

  ??按照世俗倫理綱常而言,自然是李傕為主,李利作為晚輩,理應輔助並聽命於李傕。這是世之長理,理所當然的事情。

  ??然而,正因為如此,李玄和賈詡二人才會這般糾結,無言以對。因為他們是李利的屬下,自身的功名利祿和身家性命全都寄托在李利身上。如果李利屈居李傕之下,那他們所有的希望將全部化作泡影。即便李傕寬容大度,依舊重用他們,但李傕肯定不會完全信任他們。得不到主上的信任,那他們滿腹才華也就無從施展,泯然眾人矣。所以他們絕對不想臣服於李傕,縱然李利自己願意屈居人下,他們也不願意;而武威軍將領隻怕也和他們倆一樣,不願投效李傕。

  ??這樣一來,李利夾在中間就很難抉擇了。一邊是恩重如山的叔父,一邊是生死與共的屬下,如何抉擇,怎樣取舍?

  ??倘若李利選擇擁兵自立,獨霸長安,那麽他必然會被世人非議,遭人詬病,為天下人所不恥。畢竟孝道是東漢王朝傳檄近兩百年的治國之道,已然深入人心,而忠孝之道自古皆然,百善孝為先。若是李利主動對李傕用兵,率先挑起戰端,那他的名聲就徹底毀了。非但會被世人所不恥,恐怕武威軍將士之中也會有一部分人對他心生不滿。

  ??一個連自己叔父都能狠下殺手之人,將士們豈能給這樣的不孝之人賣命?哪怕他出手再闊綽,將士們也不會將自身性命托付於他。就像董卓一樣,弑君篡位,結果他前一刻身死,後一刻便樹倒猢猻散,大多數人紛紛投向王允和呂布這邊,真正以死相抗的將士隻有那麽區區千餘人。

  ??看著李玄和賈詡二人沉思不語,李利臉上的冷峻之色漸漸淡去,轉而微笑著說道:“其實這中抉擇放在誰身上都很難做出決定,不過我已經有決定了。盡管此時是我們奪取長安城的絕佳機會,但我還是打算放棄,至少眼下不去爭奪長安城。半個月前,我等奉命離開長安,如果此時突然兵臨城下,這分明就是告訴我等意圖不軌。就如當年董相國屯兵河東,隨後進駐洛陽一樣,向天下表明我們的不臣之心。所以,此舉實屬隻圖一時之快,卻失信於天下,斷不可取,長安城不要也罷。

  ??此外,我打算把長安城讓給我叔父李傕。等他出兵攻取長安時,我再發兵相助,一舉攻下長安。但是,我們也不能興師動眾地出動數萬大軍,結果卻空手而歸,一無所得。所以,我們如何讓出長安才最劃算,確是值得商榷。

  ??何況,長安城對於我們武威軍而言,眼下就是個雞肋,手中僅有三萬餘兵馬,根基卻遠在涼州。

  ??遠水解不了近渴!

  ??故而,長安城不是我軍久留之地。隻有當我們徹底平定整個涼州之後,方能與長安三輔之地接壤,既而揮兵掃平中間的阻隔,如此方能真正占據長安城。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還需慎重謀劃才行,而我軍也必須進一步壯大,否則就隻能偏居涼州一隅。”

  ??李利這番話猶如當頭棒喝一般把李玄和賈詡二人震住了。尤其是李利把此時武威軍所麵臨的形勢與董卓當年屯兵河東虎視洛陽相比較,僅此一句話,就把他們二人說服了。因為兩者所麵臨的局勢實在是太相像了,簡直如出一轍。而董卓執掌天下權柄的下場如今已然呈現在他們麵前,橫死正陽門外,禍及整個董氏家族,太悲慘了!

  ??果真是隻圖一時之利,卻失信於天下,背負國賊之罵名,殊為不智。

  ??李玄驚愕之餘,恭聲問道:“主公所言甚是,屬下太過操之過急了。不過長安城如今正是大亂之際,王允和呂布等人正在大肆捕殺董相國族人和麾下將領的家眷,難道我們什麽也不做,作壁上觀嗎?”

  ??李利聞言笑著道:“當然不能作壁上觀。否則,我怎麽對婉兒和文姬交代。何況,當初迎娶婉兒的時候,我便立下三個約定,要保住董相國的嫡係血脈,如今確是到了兌現承諾之時。這樣吧,讓李摯親率一千金猊衛將士潛進城中,把李儒的家眷和相國府上的董姓族人救出來。另外,徐榮、樊稠、郭汜和我叔父的家眷和族人一定要救出來,還有我嶽父蔡中郎也要安全帶回來。你們二人意下如何?”

  ??賈詡稍稍思量後,說道:“一千金猊衛可以讓他們一半進城,一半在城外接應。除此之外,屬下建議主公應該加派幾位將領與李摯統領一同前去,如此方能安全無虞。畢竟呂布雖然左手已殘,但武藝並未受到多大影響,仍然驍勇無比。若是李摯統領救人時遇到呂布,恐怕一時脫不開身,反而會身陷重圍。”

  ??“嗯,文和所言極是,我倒是把呂布這廝拋之腦後了。既然這樣,那就讓韃魯、鐵蕭、馬超和梁興等將與李摯同去,各自分工營救,在城外匯合。如遇到緊急情況,可以讓鐵蕭飛鷹傳信,由桓飛率領虎嘯營在城外十裏接應,以策萬全。”李利欣然點頭說道。

  ??“此舉甚為妥當,屬下無異議。”賈詡微笑著附和道。

  ??李利頷首說道:“如此,文和即刻全排。李摯何在?”

  ??隨著李利話音一出,李摯突然從大帳正中橫梁上輕飄飄地落下來,直接落在李玄和賈詡二人身後。

  ??頓時間,李玄和賈詡二人的身形不禁為之輕顫,神色微變,心中駭然。

  ??“請主公吩咐。”李摯躬身一禮,神色平靜地應道。

  ??直到李摯開口說話之際,賈詡方才醒過神,隨即拱手一禮,快步離開大帳。

  ??李利微笑著對李摯說道:“記住我剛才說的話。李儒、郭汜、樊稠、徐榮等將領的家眷,你可以讓鐵蕭他們去營救,你親自去蔡中郎府上,把他平安帶回來。讓韃魯去我叔父府上,務必將府上家眷救出來。就這樣,快去快回!”

  ??“諾,末將領命。”李摯拱手應聲後,當即轉身離去。

  ??李玄目送李摯走出大帳,隨即低聲對李利說道:“恕屬下鬥膽一問。此次長安巨變,主公似乎早有所料,成竹在胸,因此才率軍駐紮於此。不知屬下所言確否?請主公不吝賜教。”(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