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笑麵彌勒佛
作者:虎賁中郎      更新:2021-07-17 10:41      字數:3425
  “嗯?拒絕太師的敕封?先生,你莫非是在說笑嗎?”

  ??李利聽完賈詡講解涼州的形勢之後,略顯驚訝地問道。

  ??賈詡抬手捋著半尺長的胡須,審視地看向李利,頗有深意地笑道:“有何不可,難道太師還能因此而降罪於將軍?雖然你與李傕將軍已有不睦,李家一分為二,但是隻要李傕健在,太師豈能置若罔聞,降罪於你?嗬嗬嗬!”

  ??李利知道有些事情根本瞞不過賈詡這樣的睿智之士,但他也不做解釋,不置可否地繼續問道:“先生智慧過人,不知你覺得我應該如何抉擇,是欣然領命,亦或是抗旨不尊?

  ??還請先生為學生一決。”

  ??瞬間,賈詡不禁啞然失笑地指著李利,笑道:“文昌啊,你明明早有決斷,為何故意為難於我呀!也罷,既然你執意要問,那我就試言之。至於你最終如何決斷,我確是愛莫能助嘍!

  ??涼州形勢紛亂複雜。大大小小的諸侯有十餘個,還有羌人、月氏人、北匈奴和南匈奴人盤踞於境內,漢胡雜居,民風剽悍,不受管束,無視大漢律法。

  ??若是一般人前去武威任職,那定然是羊入虎口,有去無回。但是,文昌你卻不然。

  ??李家原是北地郡豪強,涼州各路諸侯早已知曉李家威名,即使他們不願你去武威上任,卻也不敢輕易害你性命。李傕將軍的威名在涼州可謂是家喻戶曉,眾諸侯忌憚不已,不敢冒著得罪李傕將軍的危險,對你妄下殺手。

  ??如此以來,文昌若是前去武威,最壞的結果便是被李堪、程銀等人架起來,當個傀儡太守。如果前往安邑,你與李傕將軍合兵一處,那自然是毫無後顧之憂,諸事順遂。”

  ??聽完賈詡的一番話,李利似笑非笑地道:“毫無後顧之憂?文和先生當真以為我與叔父合兵一處,就可以諸事順遂嗎?

  ??倘若如此,文和先生何必親自前來宣旨,小黃門亦可代勞?況且,之前先生的一番前後矛盾之言,試探之意很明顯,先生是有備而來吧?”

  ??李利此言一出,賈詡大為讚許地看著李利,嗬嗬笑著道:“之前賈某還以為文昌回城後的種種作為,身後必有高人指點,否則以李傕將軍寧折不屈的性格,斷然不會任由楊氏撒潑,驅趕兩個侄子。現在看來,我還沒有老眼昏花,文昌果然天資聰慧,目光長遠,深謀遠慮呀!既如此,我就直言了,還請少將軍莫要怪罪。

  ??依我看來,文昌肯定會接詔,而後遠赴武威上任。否則,你在李傕將軍麾下,看似獨領一軍,實際上卻很難有所作為。即便是你有大作為,恐怕功勞也會被分去大半,永遠隻能屈居人下,沒有出人頭地的機會。

  ??但是,一旦你脫離了李傕大軍,率領龍驤營另謀出路,獨當一麵。那你就有真正崛起的機會,隻要文昌戰功卓著,身份地位自然水漲船高,上升至郭汜、張濟等人之上,與你叔父地位相當。隻要你有足夠的實力,未來成就不可限量,或許不久之後的某一天,你還會超越你叔父李傕,成為雄踞一方的諸侯!

  ??而武威太守之職就是你眼下最好的機會,如此良機,如果不善加利用的話,豈非暴殄天物。賈某言盡於此,還請將軍自行斟酌。”

  ??待賈詡說完話後,李利凝視著他好一陣子,含笑不語。

  ??半晌後,李利突然與賈詡對視一笑。

  ??這一老一少之間,雖然有著一代人的年齡差距,卻有種相見恨晚之感,惺惺相惜。

  ??良久後,李利微笑著說道:“文和先生,我們二人雖然不能做師徒,卻可以是忘年之交。如果先生不棄,我願稱先生為兄長,此後你我二人亦師亦友,風雨同舟!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這······”

  ??賈詡沒想到李利會如此直接的拉攏自己,頓時神情愕然,眼神飄忽,似乎頗為躊躇。

  ??片刻後,他正色地說道:“多謝文昌美意,愚兄愧領了。不過,文昌你慧眼如炬,應該能夠看清楚眼下的形勢。愚兄如今雖然身在內宮,實際上卻是隸屬郎中常侍李儒管轄,輕易難以脫身。

  ??再加上你年少而居高位,十分顯眼,若愚兄再與你同赴武威上任,未免太過招搖,易遭人忌。

  ??不如這樣,愚兄暫時就留在長安城,可為內援。一旦形勢有變,或是時機成熟,我們便可匯合,相機行事。”

  ??賈詡的一番話,說得極為圓融,讓人無從辯駁,挑不出漏洞。

  ??可是李利還是看出賈詡不太信任自己,雖然彼此間有一點香火之緣,卻還達不到性命相托的程度。

  ??更何況賈詡可是史料中最善於自保之人,活了七十多歲,官至太尉,高居三公。

  ??他雖有高深莫測之能,智深似海,慧眼如炬,卻從不輕易顯露出來。處事圓融,為人低調,可是該他得到的好處,卻是一點沒落下,位居人臣,善始善終,賈氏一門盡享榮華,盛極一時。

  ??賈詡一生沒有太多出彩的地方,所獻之謀略也不多。但是,他所出的每一個計謀都影響深遠,轟動天下,以至於生靈塗炭,殺戮不止。

  ??因此,他被後世之人冠以“毒士”之名,堪為東漢末年最頂級的謀主。

  ??麵對這樣老謀深算的家夥,李利知道自己這潭水眼下還是太淺,還沒有進入賈詡的法眼。

  ??換一句話就是,自己現在的實力還太弱小,根本不足以讓賈詡相投。

  ??即便是自己與他還有著師生名份,曾經還一度是主仆,淵源頗深。但是,這些都不足以令賈詡主動投效,更不會拜主,因為自己目前還不具備這樣的實力與資格。

  ??近觀賈詡,但見他四十多歲的年紀,很普通的七尺身高,發髻高束,慈眉善目,圓臉紅潤,膚色較白;臉上時刻掛著淡淡的笑容,麵相和善,如同鄰家大叔一樣和藹,人畜無害。

  ??再加上他那微微發福的身軀,笑眯眯地眼睛,生得喜慶,看著親切。

  ??當真是好一副益壽延年之像!

  ??恍如再世彌勒佛,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琢磨透了賈詡的心思之後,李利便不再拉攏他了。

  ??對於賈詡這樣智慧超群、閱曆豐富之人,言語上的拉攏根本毫無用處,他看重的是實力和未來的前景,以及他自己從中所能獲得的好處。

  ??除此之外,任憑你舌燦蓮花,山盟海誓,都於事無補,他根本不會為之所動。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李利絕不會幹這種傻事。

  ??因為那樣隻會貶低自己,反而會讓對方更加看不起你。

  ??“文和兄,不知你對盤踞在武威郡的李堪、程銀等人是否了解,還請告知一二。”

  ??賈詡見李利打量了自己一番後,對自己變向的拒絕隻字不提,仿佛什麽事也沒發生過一樣,神態自若,依舊向自己詢問武威郡的形勢。

  ??僅憑這份胸襟與氣度,賈詡就知道李利此人不簡單,比之其叔父李傕有過之而無不及。也許不久之後,此子就能在武威紮下根基,成長為不遜於韓遂、馬騰之流的西涼諸侯。

  ??事實上,自從得知李利與李傕分道揚鑣,並升任龍驤校尉的那一刻起,賈詡就開始關注李利了。

  ??因為李利與李傕叔侄倆的演技太拙劣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其中有貓膩,並非表麵上那樣單純。

  ??可是即使大家都感覺這件事有蹊蹺,卻不由自主地將李傕與李利二人分別對待,不再將他們看成一家人了。

  ??這就意味著李家叔侄拙劣的伎倆奏效了,至少普通百姓都相信李家一分為二,李利自立門戶了。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打聽,賈詡發現李利還真是做得很徹底,與李傕府上再也沒有任何瓜葛,而李傕也對李利沒有好臉色,叔侄之間儼然形同陌路。而這一點,恰恰是賈詡最感興趣的地方。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