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五五章 誰去與中國談判?
作者:酥酥麻麻      更新:2021-07-17 10:17      字數:2558
  殿內沒有人吱聲,都在為臘戌被中國軍隊包圍而憂心忡忡,外有英國人咄咄進逼,內有政局不穩與農民起義,如今倒好,北麵的強鄰也來湊熱鬧了,這真是屋漏偏逢連陰雨啊!

  ??“百年前,乾隆皇帝曾四次征伐緬甸,那時我緬甸上下一心,兵強馬壯,教他無功而返,而百年後,我緬甸陷入了危機當中,國力大不如前,中國人抓住機會,又來了,此事如果不妥善處理,恐怕會比英夷為禍更烈啊,諸卿可有妙法退敵?”敏東王那疲憊的目光一一掃視著席中諸人,歎了口氣問道。

  ??“哼!”加囊王冷哼一聲:“中國侵略成性,自元朝起,對我緬甸共進行過十次侵略戰爭,雖次次失敗,但滅我緬甸之心不死,如今新朝還沒統一全國,就迫不及待引軍前來,還沒開始攻城,就濫殺無辜,搶奪我們的財富和婦女,可見亡我緬甸之決心,我鬥膽請王上親赴臘戌督戰,為將士們鼓舞士氣!”

  ??敏東王的目光有些躲避,明顯是不敢去,隨即就又歎了口氣:“以往中國曆次入侵緬甸,都栽在了緬北山林當中,可這一次不同了,中國方麵首先招撫其境內的苗族,再利用苗族去招撫世代居於緬北山地的克倫、景陂、傣人等諸多民族與明朝兵敗後散居在中緬邊境的漢人,也不知許下了什麽好處,竟使其歸附,為中國效力,並且協助中國在短短兩年內,開出了一條由昆明直通臘戌的公路,使其軍隊與物資可以源源不斷地運送前來。

  ??中國民主同盟軍崛起神速,屢敗洋人與清庭,實力非同尋常,而我緬甸國力大衰,又屏障盡失,隻怕本王去前線亦是於事無補!”

  ??其實民盟軍對中緬邊境各族的招撫很簡單,漢族遺民是不存在招撫問題的,他們本身對滿清就有著徹骨仇恨,在民盟軍到來之後,投效是自然而然的事。

  ??而對於少數民族,隻有兩點,首先是承諾攻取緬甸之後,允許遷徙去平原生根落戶,要知道,緬北山區的自然條件相當艱苦,大山連著大山,不多的山穀是各族賴以生存的定居點,在當時的科技條件下,產出極其有限。

  ??緬北山林在明朝萬曆之前還是中國領土,卻由於抗日援朝戰爭,無暇顧及南方,被緬甸抓住機會強占了去,因此相對於平原地帶的緬族和孟族,緬北各族實際上是戰敗者,隻能蝸居在深山老林。

  ??中國古代其實是很重視邊境穩定的,對於邊疆少數民族,曆來撫為先,剿在撫後,遇上天災還給救濟,也就是行仁德之政,而緬甸人侵略成性,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別說救濟,不來搶你就不錯了,把緬甸與中國一對比,更加突出了中國的好,如今中國政府回來了,在中國政府的支持下,緬北各族又怎麽會放棄這個機會呢?

  ??其次是把緬北各族視同於中國人,加入中國籍,包括賦稅、教育和未來的選舉權,與一般的中國人沒有區別,畢竟在那個時代,現代意義上的民族才剛剛成形,緬北各族由於封閉,並沒有民族的概念,所謂的這個族那個族,隻是互相之間用以區分的標記罷了,現在給他們一個融入更加強大和富裕的種群的機會,又不受歧視,很明顯是爭先恐後的加入。

  ??敏貢親王接過來道:“父王言之有理,我國優勢已無,與中國作戰確實沒太大的勝算,其實依兒臣看,中國曆次入侵緬甸,目地不出於降服緬甸。

  ??如今中國正值改朝換代之時,而我國是向清朝稱的藩,並未向新朝稱藩,新朝初立又正是需要立威之時,因此中國以汙陷我國向湘軍提供武器為借口,派軍前來的目地已呼之欲出,他是要拿我們立威,迫使我國上表歸降。

  ??父王,您應遣使去中國軍營,稱藩請降,把姿態放低點,多獻上些金銀美女,未必不能退去中國軍隊,畢竟中國人好麵子嘛。”

  ??“對呀!”良淵親王頓時拍著大腿叫道:“我們向中國稱藩,就是中國的保護國了,中國有義務為我們趕走英國人,若是運作得當,說不定能借助中國的力量重新奪回下緬甸呢!”

  ??“對!”宋砌親王附和道:“讓他們兩方狗咬狗好了,提供給湘軍武器的明明是英國人,中國人和英國人都不是好東西!”

  ??“哈哈哈哈~~”加囊王突然放聲大笑道:“國難當頭,你們竟然還在做白日夢,我告訴你們,中國就是來滅亡緬甸的,什麽提供武器?那隻是借口。”

  ??敏東王眉頭一皺,問道:“加囊王何出此言?”

  ??“哼!”加囊王冷哼一聲:“越南都知道吧,中國曆史上,也曾數度入侵越南,擱在以前,確實是越南向中國稱藩,中國會立即退兵,但最後一次不同了,中國與法國勾結,逼迫阮朝割讓了越南中北部十餘萬平方公裏的土地。

  ??為何會有此變化?蓋因中國皇帝王楓有著強烈的擴張野心,由越南推及我緬甸,又有誰會保證越南的曆史不會在我緬甸重演?向中國稱藩實為速亡之道!”

  ??密克耶親王捋著胡須道:“加囊王說的是啊,中國軍隊進入緬甸以來,終日燒殺搶掠,看他的樣子,也不是隻為逼迫我們歸附,更不可能是所謂的討還公道,王上還須小心從事,莫要引狼入室啊!”

  ??“這....”敏東王現出了為難之色,雙方說的都有道理,尤其是中國軍隊來勢洶洶,把他嚇著了,與一萬多英印混合軍隊作戰他都不敢,更別提二十萬武裝到牙齒的中國軍隊了。

  ??從內心來說,敏東王是傾向於和談的,哪怕割讓些土地也不是不可以,這其實是在列強的入侵之下,亞洲各國封建王朝的本能,他們隻求保住自己的地位,繼續過著醉生夢死的日子。

  ??西方殖民者則利用這一點,對各國皇室威逼恐嚇,迫使對方一步步的後退,出賣國家權益,最終喪失主權,滄為殖民地,從大清,到越南緬甸,莫不如此。

  ??敏東王沉吟半晌,才道:“本王認為,還須派人去與中國方麵談一談,最起碼也要弄清他的來意,當然了,備戰也不能落下,萬一談不攏就隻有玉石俱焚,不知誰願意去?”

  ??沒有人吱聲,包括主戰最積極的加囊王,誰都想躲在後麵享受勝利果實,沒有人願意孤身去中國軍營犯險。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