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昭和倒閣(1)
作者:月影梧桐      更新:2021-07-17 09:13      字數:3486
  就在石原莞爾和科爾兩人用威士忌配魚幹這樣的滑稽組合吹牛聊天時,東條英機卻如熱鍋上的螞蟻一樣在思考內閣走向,他現在已顧不上找古正之的麻煩了,他必須趕緊將所有的事情都平息掉。按他本來的想法是問題出在海軍身上,他自我感覺自己沒多少責任是絕對不肯辭職的,但奈何海軍上下深恨東條,特別是島田在任期內一直唯東條馬首是瞻更讓他們惱火,東條試探性地打電話讓海軍省提出海相新人選,結果卻被海軍毫不客氣地打了回去,當然措辭是很官方的——海軍中樞動蕩,暫時難以決策。這也不算騙人的話,海軍現在也沒什麽當家人,海相自殺、軍令部總長辭職後,按理說在中樞應該由海軍次官負責,可誰都知道沒有遠在特魯克的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發話,海軍上下是不可能形成統一意見的,東條想來想去隻有直接給山本發電報一途了。

  ??而就在東條英機上下奔走的當口,第二天下午有關於內閣重組討論的重臣會議已在一種激烈的氣氛中召開了。參加這次緊急重臣會議的人員主要包括若槻禮次郎、岡田啟介、廣田弘毅、近衛文麿、阿部信行、米內光政、原嘉道、百武三郎(侍從長)等人,因為木戶幸一代表天皇前來征求意見,所以會議也由他主持。名單上的大多數人都是過去10年間先後出任內閣首相的人物,在日本政壇算得上是舉足輕重了。本來重臣名單中還包括清浦奎吾的名字,但他因為身體不好而放棄了,木戶幸一統計了後發現加上自己正好9票,便決定如果有5票(不含本人)達成一致意見的話就向裕仁天皇明確匯報。

  ??這一次會議的氣氛和一年前近衛文麿內閣辭職推舉新首相時的氣氛完全不一樣,上一次會議時大家都壓抑著情緒——因為誰都不知道日美開戰對日本的最終影響,仿佛一位學生平時學得不怎麽樣但馬上要經曆一次大考,忐忑時又有一種終於來到、如釋重負的感覺。那時候麵對近衛文麿撂挑子的局麵,眾人認為東條英機不管好壞,會議總算還是挑了一個有能力也願意承擔責任的首相上去。

  ??但一年運行下來發現內閣問題就多了:首先中國戰場方麵陸軍越陷越深,“支那事變”過去5年了,最初樂觀地說3個月解決問題,後來說6個月,再後來說截斷其一切外援後再過一年結束,沒想到緬甸和印度支那戰役全都打完了,汪精衛政權也運作多時,但中國方麵的抗戰意誌更趨堅定,表麵上看陸軍占地很大,實際上戰線過長、後勤困難、兵力嚴重不足,按中國派遣軍的報告意見,華北平均每3平方公裏的地方上隻有2名日本兵,根本無法維持秩序與穩定治安。

  ??其次是太平洋戰場局勢愈加不妙,經曆了偷襲珍珠港、重創美國太平洋艦隊這個夢幻般地開局之後,海軍迅速席卷了整個東南亞,原以為對方會在承認現狀的基礎上與日本坐下來和談,結果發現美國人不但沒有和談的意圖,反而將70%以上的海軍實力傾斜到了太平洋地區,經過珊瑚海、中途島、瓜島一係列作戰,帝國海軍局麵急轉直下、岌岌可危,特別是中途島一戰損失了戰前積累起來的4條大型航母,300多架飛機,100多位精英飛行員,差不多打斷了機動艦隊的脊梁,如果說中途島還有運氣或者敵方破譯本方密電這樣的偶爾因素,瓜島作戰完全是被壓著打,海軍開不進去,陸軍節節敗退,現在連前線物資運輸都快保障不了。

  ??最後是首相東條的用人問題,他一度身兼陸相、外相,集各種大權於一身,嚴重破壞了內閣平衡,用人又以個人好惡為原則,隻提拔本派係人員,對其他派係或有不同政見的人物進行強力打壓,甚至還幹出派遣憲兵監視退役中將這樣濫用公權的事情——對方又沒有犯叛國罪。平日裏剛愎自用、壓製其他同僚,這時突然爆發內閣欺上瞞下、哄騙天皇的醜聞,用重臣們的話來講是明治維新以來前所未有的事件,嚴重一點可以稱得上是亂臣賊子。

  ??雖然海相島田繁太郎已為之切腹自盡,但所有人認為東條的責任逃不掉。所以當木戶幸一試探性地提出內閣重組問題時,大家一口咬定必須要更換首相,東條應當為整件事情負責而進行內閣總辭職。而且他們還明確指出連陸相的位置也不能給東條留下,最多讓他去做個憲兵司令——他不是喜歡半夜去翻居民垃圾桶查看有無浪費行為麽?那就當憲兵好了!

  ??攆走東條的統一意見不到5分鍾就達成了,但推選繼任首相人選的決議卻不好落實,激烈爭論了一下午,一個又一個人物提出來又被大家點評來點評去,到太陽落山仍沒有形成統一意見,最後隻在木戶幸一的催促下就內閣改組達成了若幹原則:

  ??第一條,目前是戰爭時期,首相必須是軍人,不管現役還是退役,還的是陸軍將領出身——既因為海軍最近醜聞太多,不能選擇當首相又因為首相要想方設法解決支那問題,不熟悉陸軍不行;

  ??第二條,必須選擇一個精明能幹的陸相,而且決不能允許首相兼任,東條兼任陸相的惡果已經很明顯了,很多作戰方針完全是拍腦袋拍下去的,等於他自己給自己請示又自己給自己下命令,決策體係一片混亂;

  ??第三條,除首相、陸相、海相外,其餘內閣成員除明顯屬於東條派係的人員外均可以留任。

  ??有一點重臣們是眾口一致的:外相古正之在此次事件中表現卓越,與德國關係良好而又不過分親德,不管誰組閣都建議其留任外相並發揮更大作用。

  ??當木戶孝一拖著疲憊的身軀準備將重臣們爭論了整整一下午的情況回宮匯報時,忽然發現本土防衛軍總司令、陸軍大將東久邇宮稔彥王正在拜見天皇,他本能地想回避,沒想到裕仁卻讓他直接匯報會議進展。木戶孝一一邊猜測東久邇宮稔彥王的來意,一邊簡明扼要地將情況匯報了一下,並列舉了重臣會議上提出的幾個可能人選:

  ??首相方麵呼聲最高的是宇恒一成,在前次廣田弘毅、近衛文麿內閣辭職時就有人推舉他擔任首相,這次同樣呼聲最高;其次是朝鮮總督小磯國昭大將,最後是關東軍司令官梅津美治郎大將;陸相方麵梅津美治郎的呼聲最高,其次是中國派遣軍司令官煙俊六大將,隻有一人提了目前是預備役的多田駿大將;海軍方麵沒什麽太好的人選,本來海軍內部有山本五十六—米內光政—井上成美的著名鐵三角,這三人正好適合聯合艦隊司令長官、海軍大臣與軍令部總長三個職務,但鐵三角一直反對三國同盟、反對日美開戰,甚至於打到現在還堅持這個觀點,這讓陸軍絕對接受不了,所以重臣會議準備先聽聽海軍自己的意見。

  ??“你的意見呢?”裕仁把問詢的目光轉向東久邇宮稔彥王。

  ??“朝鮮總督小磯國昭不行,首先從資曆來說他是宇垣一成一派的晚輩,其次既然內閣要解決中國問題就不能沒有中國戰場的經驗。而梅津美治郎司令官恐怕也不行。”

  ??“為什麽呢?”木戶孝一奇怪地問。

  ??“剛才陛下找我商量了一下,打算讓我擔任參謀總長,地位超然,確保天皇統帥權,避免類似欺君事件再次發生。”

  ??“啊?”木戶孝一大驚失色,實際在去年推選新首相時就有人推舉東久邇宮稔彥王出任,但木戶孝一考慮到萬一與英美開戰如果局麵不利皇族可能會受責難而反對,最後推薦了東條英機擔任首相。海軍也是同樣情況,本來東條內閣組閣前擔任軍令部總長的是伏見宮博恭王,因為裕仁對日美開戰結果心裏沒底,所以才讓伏見宮博恭王的代理人島田繁太郎上台,隻是誰都沒想到島田上台後居然成了東條的應聲筒。

  ??現在聽到東久邇宮稔彥王要擔任參謀總長的消息,木戶孝一心裏就咯噔一下,陛下最終還是起疑心了:部隊打敗仗其實無所謂,別看中下級軍官動不動就被勒令切腹,高級軍官被追究是很少的,沒看見南雲忠一中將在中途島吃了那麽大的敗仗現在還活蹦亂跳的?可天皇不能容忍臣下對他隱瞞與欺騙,如果任由這種勢頭發展下去,萬一將來打輸了他們就會把皇族拉出去頂罪——這才是天皇最害怕的事情。

  ??木戶孝一試探著問道:“如果東久邇宮稔彥王擔任參謀總長,是不是請伏見宮博恭王回任軍令部總長?”

  ??“是有這個考慮,還未征求其本人意見。”

  ??話說到這裏木戶孝一已全部清楚了:天皇不滿意陸海軍各方在這次事件中的角色,決心將統帥權徹底抓在手裏,其他人都信不過就隻能用皇族卡住兩個軍令口的核心位置。不過他還是不明白為什麽東久邇宮稔彥王擔任參謀總長就不能讓梅津美治郎出任陸相或首相,沒聽說兩人有重大矛盾啊?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