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擾攘的世界 第4節 初探北冰洋
作者:自由與榮耀      更新:2021-07-17 09:08      字數:4840
  太平洋的最北部,與北冰洋連接的海域被世界各國稱為白令海。這個名稱源於1725年,俄國海軍將軍V?白令受彼得大帝之命,率領25名探險隊員開始了長達17年的兩次遠洋探險,最後到達了美洲北部的阿拉斯加,證明了亞洲和美洲大陸並不是連接在一起的,而是隔著一條海峽。1741年,白令在航程中患壞血病逝世,因此人們把海峽稱為白令海峽,把阿留申群島和北冰洋之間的海域稱為白令海。

  ??這片海域,被寒冷的千島海流所控製,所以在四月天裏,仍然是寒風凜冽,天空中不時地飄灑著雪花。

  ??任薦孝中校站在海圻號輕巡洋艦的艦橋上,指揮著這艘英國造軍艦以10節的航速緩緩地接近著北冰洋。在他身邊,有幾個軍官正用望遠鏡緊張地了望著前麵的海域,以便能夠及時發現海上的浮冰甚至是冰山。

  ??已經有八年艦齡的海圻號曾經是北洋艦隊的第一主力艦,與海天號(1904年在浙江外海觸礁沉沒)並稱兩大新型巡洋艦。如今,這艘名為二等巡洋艦的艦船在噸位上隻相當於嘉陵級驅逐艦,在速度上則比嘉陵級低了四節,因此被排除在了主力艦隊之外,成為所謂的太平洋巡邏艦艇。其實,海天號的火力裝備還是不錯的,有7座魚雷發射管架和大小艦炮34門,航速24節,具有1.7萬匹英製馬力的動力。全艦130多米,裝備了撞角,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才被派到這裏擔負起考察北冰洋水域的任務。

  ??而實際上在任薦孝中校的心裏,很明白這次航行的重要性。程璧光準將的命令很清楚: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盡量向北,為北極光號破冰船的航行收集足夠多的資料。水文的、氣候的、地理的、資源的……這些資料統統都要。因此,在中校的麾下不隻是海軍軍官,還有帝國大學的教授以及在水下航行著的QY011號潛艇,在後麵大約20海裏的海麵上,還有一艘小型補給船。

  ??相對於西方各國熱衷於從美洲大陸北端的伊麗莎白女王群島或者格陵蘭島向北極點進發的探險行動,大中華帝國海軍需要繞道從白令海峽進入楚科齊海,接近北極點。因此航行的時間和航行的難度要遠超西方各國。

  ??“中校,我們即將進入北冰洋,右舷一點方位就是威爾士角。”航海官湯廷光少校看著海圖報告著。

  ??“讓攝影師準備拍照,從這裏開始,我們需要詳細記錄航程。” 任薦孝舉起了望遠鏡向一點鍾方向看去,一道陡峭的岩壁出現在眼前。有過在美國海軍西雅圖海軍站實習經驗的中校知道,美洲大陸西側多半就是這樣的陡壁和岬角。

  ??海圻號的左後方,QY011號潛艇悄然浮出了水麵,在水下潛艇無法跟隨著巡洋艦速度。在完成對白令海海麵下50米的洋流考察後,潛艇浮出水麵以加快航速。

  ??……

  ??湛江軍港,海軍造船廠。

  ??六座船台和兩條幹船塢、兩個浮動式修理船塢組成了船廠的核心部分,技術人員和工人們就圍繞著這些中心點在日夜奮戰。焊光閃閃,錘聲陣陣,加上工人們的喊聲和電動機、柴油機驅動的運載機具運行的聲音,把整個廠區渲染得格外熱鬧。

  ??穿著普通工作裝的林鳳鳴總工程師走到了六號船台前,這裏正在緊張地進行著“北極光”號破冰船的下水前建造工作。自從王漢伯爵調到張家港後,有帝國第三大船舶基地之稱的湛江船廠就由林總工程師全麵負責了。

  ??船台上的北極光號已經初具規模,儼然一個龐然大物。與其他船台上的潛艇、驅逐艦不同的是:破冰船船艏部分的造型和用料是極其特殊的。上尖下圓,船體前半部分的底緣極其地平滑。船頭的撞角在水線之上,全部用滲碳鉻鎳裝甲鋼建造,可以用來撞擊水線上的冰層。而水線下的圓滑則是為破冰準備的,5萬匹馬力的燃氣輪機動力強勁,可以讓船頭衝上冰層,用船體本身的重量將冰層壓破,從而在冰海上開出一條航道來。撞擊、重壓,是破冰船的兩大手段。而北極光號還有備用的兩種手段,作為帝國海軍的艦船,她合理地裝備了一門10英寸的大炮,48倍徑身管和特製的穿甲炮彈賦予大炮轟擊厚重冰層的能力;在船舯部,還有一台類似於蒸汽打夯機的機具,用來錘擊兩舷的冰層。

  ??可以說,麵對未來的破冰探險任務,北極光號已經武裝到了牙齒。她有極其堅固的身軀,可以承受冰層強大的擠壓力;她有四大破冰手段,可以對付出現在船體周圍的幾乎所有類型的冰層(當然,類似於南極羅斯冰障那樣的巨大冰山,就不是她能對付的了)。

  ??林鳳鳴花了半個多小時才繞著船台走了大半圈,工程的進度是令人滿意的,而建造的質量也是一等一的高。在10多米的船體上,隨處可以見到紅底白字的標語:“用北極光向陛下致敬,向海軍致敬!征服北極是湛江廠的榮譽!時間、質量,帝國的需要!”

  ??……

  ??成都,城北鳳凰山軍事工業區汽車廠。

  ??直通廠區的專用鐵軌上,一列密封車皮在專用機車的牽引下駛了過來。裝卸台前,小型吊車和裝卸人員早就準備就緒,將一個個大木條箱子依次裝上了列車,送往北方的貝加爾湖以東地區,供正在那裏進行適應性訓練的探險人員大規模的測試。裏麵裝載著的是第一批摩托雪橇車,裝備著1600cc四缸輕質汽油發動機,由短履帶驅動的摩托雪橇車最大時速為76公裏,有效載荷1000公斤,滿載履帶平方壓力低於0.9KP,是未來兩極探險隊的利器。

  ??有了摩托雪橇車,狗拉雪橇的方式就作為萬不得已時才使用的補充手段了。

  ??其他的準備工作也已經基本就緒,被裝、帳篷、專製食品、便攜式電台、氧氣鋼瓶(袋)和呼吸器已經裝備到登山隊,專用測量儀器已經發往廣東湛江裝船……

  ??實際上在登峰造極運動中,海軍將試驗多種新技術裝備:大功率雷達和電台,無線電導航,滑撬式水上飛機雪地、水上起降,極地飛行拍照使用的偵察照相器材等等。陸軍則在試驗極地被服裝備的實用性,機械化小分隊利用摩托雪橇在極北國土上巡邏的可能性,新型全地形汽車的高強度越野狀態下的可靠性等等。

  ??……

  ??1908年4月21日,格桑準將率領珠峰登山隊結束了初步的適應性訓練和物資囤積工作,在南坡海拔5356米的雪線處設立了突擊營地。

  ??先期在此設營的有英國、法國、美國登山隊,他們目瞪口呆地看著裝備好得令人噴血的中國人有條不紊地在一條冰川衝擊平地上安營紮寨。

  ??人比人,氣死人!在珠穆朗瑪峰下的西方登山家們現在就陷入嫉妒之中。中國人中突然出現了極其專業的登山家隊伍!從中國人的行動中可以看出:他們對高山環境非常之熟悉(廢話!)。從中國人的帳篷、服裝中可以看出:他們做了最充分的準備(也是廢話!)。從中國人配備的登山裝備和噴香誘人的食物中可以看出:他們是目前全世界最豪華的珠穆朗瑪峰旅行團(大實話)。

  ??美國登山家斯通納很快就與中國兄弟搭上了話,是通過廓爾喀向導的翻譯才達成交流的。格桑準將不懂英語,斯通納先生不會說中文,他們隻能通過廓爾喀夏爾巴人用他們發音奇怪的語言進行溝通,這種語言把中國人稱呼為秦人,把大中華帝國稱呼為秦帝國。

  ??“原來是這樣,是中國國防軍的登山隊!難怪,難怪!將軍閣下,你沒有看到英國人發紅的眼睛,沒有聽到法國人嫉妒的抱怨,當然,也沒有看到我剛才的表情。帝國和個人,差距太大了。不過我可聽說英國人正在組織新的,由政府支持的登山隊,正在印度錫金準備入境。”斯通納先是誇張地恭維了一陣格桑和他的助手紮西少校,然後又通報了一個消息,其實,這位美國人是想把他小小的登山隊加入到中國人的行列中來。

  ??聽了夏爾巴戰士(廓爾喀王國軍隊)尼連格的翻譯後,格桑用漢語與紮西小聲地商量了一下,之所以用漢語,是考慮到美國朋友帶著夏爾巴翻譯,而夏爾巴人很多都能聽懂藏語。

  ??兩個人商量了一下後,格桑準將轉頭用藏語對斯通納說道:“先生,您的登山隊有多少人?有把握在帝國登山隊登頂後第二個登上峰頂嗎?作為親戚,我們希望是美國朋友第二個征服珠穆朗瑪峰。”

  ??“對,美國和中國是親戚,我們是兄弟,應該互相幫助,對嗎?將軍閣下。”斯通納有些興奮了,希望就在眼前啊!他沒有想到這位大中華帝國的將軍會主動說出那樣的話,美國人第二個上峰頂,好主意啊!

  ??對斯通納他和的六人登山隊來說,原來指望著和英國人組隊上山,可是英國人則以隊伍已經有了18人,足夠龐大了為由拒絕了斯通納的要求。現在,中國人友好地、主動地承擔了提攜親戚的責任,對美國民間登山隊來說,不亞於是上帝傳來的福音。

  ??“英國人打算25日發起衝擊,搶在中國的前麵登上山頂。將軍閣下,您的隊伍應該提前一些時候行動。當然,如果能讓我和我的朋友們跟您一起行動就太好了。”

  ??格桑笑著搖了搖頭,又跟紮西小聲地交談了幾句後,才說道:“英國人要在25日行動,那是他們的自由。雪線上還有暴風雪,在南隘口,那裏的風可以把山上的雪吹成漫天的雪雲,我們叫它旗雲。斯通納先生,隻有旗雲不再掩蓋珠穆朗瑪的絕世姿容時,才是我們行動的時機。英國人,就讓他們去吧!當然,美國朋友如果願意的話,可以跟隨我們的第二梯隊登頂。”

  ??斯通納被太陽曬的黝黑的臉上笑開了花,連聲道:“太好了,樂意聽從將軍的吩咐。”

  ??對格桑來說,中國登山隊有地利之便,熟悉這一帶的山形氣候,在裝備上也占有明顯的優勢。可是中國登山隊缺乏的是真正登山家的經驗,土著民族和登山家有很大區別。有了美國朋友的加入,中國登山隊就可以得到經驗上的指導,而美國人加入第二梯隊上山,也不影響是中國人第一個征服珠穆朗瑪峰的最終結局。

  ??……

  ??1908年4月25日,中國登山隊的部分隊員在紮西的率領下緊急出發了。他們不是去發起登頂突擊,而是去南隘口救援身陷絕境的英國登山隊。

  ??英國人遭遇了一場大風,一場足以在珠穆朗瑪峰上掀起旗雲的強風!海拔7986米的南隘口成了英國兩名登山隊員的葬身之地,其他參與突擊的6人除下山報信的之外,其他5人都遭到了嚴重的呼吸衰弱後遺症,被發揚人道主義的中國隊員們護送下山。

  ??英國人遭遇了這場慘敗後徹底成了旁觀者,18人的登山隊剩下5個人陪伴著中國登山隊在雪線營地裏耗著,無力登山的英國一邊等待著國家登山隊的到來,一邊注視著中國登山隊的動靜。競爭,在經曆了營救與被營救之後,仍然存在。這個競爭,是世界第一大帝國------大英帝國和正在崛起的新興帝國------大中華帝國之間的競爭!因此,受惠後的英國人在堅持著,他們要保持大英帝國的顏麵,要讓英國的旗幟第一個插上額菲爾士山頂!

  ??征服世界第一高峰,就寓意著征服全世界而王霸天下!英國人是這樣思考的。

  ??登上珠穆朗瑪峰,讓祖國的國旗插在神聖的藏民族神山之上,立於世界之顛揮舞金龍,鼓舞五萬萬同胞的民心士氣,彰顯國防軍的榮耀!這是中國登山隊員們的想法。

  ??1908年5月3日,由英國政府支持的英國國家登山隊在前陸軍上校布朗的率領下也抵達了南坡雪線營地……

  ??如果您喜歡這本書,請來起點中文網cmFu,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