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生存空間 第32節 東進夢破
作者:自由與榮耀      更新:2021-07-17 09:08      字數:4669
  沙皇尼古拉二世本來具有出眾的相貌,可惜被頭上的一道刀疤給破壞了不少,這應該是俄國“東進”夢想破滅的征兆,卻一直沒有得到俄羅斯帝國統治階層的認真反思。

  ??那是在1890年,還是皇太子的尼古拉在皇室蠢蠢欲動的東進情緒下,禁不住大貴族烏赫托姆斯基公爵的煽動,邀約了好友希臘王子格奧爾基一起出訪遠東,結果在日本大津遭到負責警衛尼古拉安全的警察津田三藏的軍刀襲擊,留下了頭上永久的傷痕。正是那次襲擊中希臘王子挺身而出保護了尼古拉,以及在此之前和希臘王子的個人友誼,也因為俄羅斯一直企圖染指巴爾幹地區,才有了希臘和俄羅斯在巴爾幹問題上的聯盟。

  ??現在,困擾著尼古拉的並不是巴爾幹問題,俄國在那裏雖然遭受了一些挫折,但是從總體上來看,還是有一定收獲的。至少,巴爾幹的斯拉夫各國的實力在逐漸強大起來,能夠在未來成為俄國在那一地區的統治工具。沙皇陛下擔心的是遠東,是中國!

  ??在1894年尼古拉登基後,日俄關係就急轉直下,這是俄國和日本爭奪遠東利益的結果,也是沙皇本人在被襲擊後所發出“一定要擰斷日本黃獼猴的脖子”誓言的結果。事實卻證明著,他沒有擰斷日本人的脖子,隻是在一場失敗的戰爭中給覺醒的中國製造了一個良好的機會!

  ??如今,把握住機會的中國給沙皇陛下本人製造了無比巨大的麻煩。符拉迪沃斯托克處於中國軍隊的嚴密包圍之中,炮擊在持續、對外圍據點的攻擊在進行,阿列克謝耶夫這位堂兄弟已經把電報直接打到了沙皇這裏。電報中,上將一麵表示與符拉迪沃斯托克共存亡,一麵又表示如果援軍不能及時趕到,上將就無法約束部下的將領援引旅順的例子,向中國軍隊投降。

  ??符拉迪沃斯托克,這個城市對俄羅斯帝國的重要性,對羅曼諾夫王朝的重要性,旁人是難以理解的。包括倔強而忠誠的、受到尼古拉叔父(沙皇的叔父尼古拉大公)高度讚賞的阿列克謝夫中將也無法理解。

  ??從地理上看,俄國是個地域廣袤的大帝國。可是,這個帝國卻缺乏四季都能發揮作用的出海口。彼得大帝花費了大量心血才攻占的阿爾漢克斯港,一年有9個月處於冰封期,因為它瀕臨北冰洋;帝國的第二首都聖彼得堡以及沿波羅的海各港口,在俄德關係良好的時候,俄國船與德國船一起受到英國強大的皇家海軍的限製;在英俄關係改善的現在,又使得德國海軍對俄國船的態度越來越生硬。在黑海,土耳其人以前的英國的幫助下頑強地據守在君士坦丁堡,現在,土耳其人又和德國人站到一起,還向中國人搖晃著尾巴。能夠供俄國不受限製的出海口就隻有一年有5個月封凍期的符拉迪沃斯托克了!

  ??可是,中國人要把這個珍貴的港口從沙皇陛下的手裏奪走。其理由是:這個港口是俄國用非法的手段從中國搶去的,就向其他220萬平方公裏的土地一樣,不,不是220萬,是足足能和西伯利亞比美的廣大土地!

  ??從俄國的需要來看,尼古拉甚至可以把這些土地都還給中國,當然,是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但是,他想在這個基礎上保持遠東鐵路(西伯利亞鐵路以及哈巴羅夫斯克至符拉迪沃斯托克段,滿洲裏至符拉迪沃斯托克段的合稱)和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控製權。中國人蠻橫地拒絕了沙皇合理的要求,無視了沙皇的和平誠意。所以,尼古拉決定不惜一切代價保衛符拉迪沃斯托克、保衛遠東鐵路、保衛自己的顏麵。

  ??中俄戰爭,迫使沙皇不得不重新審視俄羅斯帝國自克裏木戰爭後奉行的東進政策。

  ??很明顯,這個夢從日俄戰爭起就破滅了!而沙皇本人,卻不能置符拉迪沃斯托克於不顧,從遠東抽身而出。其實,就算是俄國想抽身出來,也要受到符拉迪沃斯托克這個遠遠掉在東邊的包袱所拖累……

  ??在國家杜馬預備會議主席羅德江科的協助下,俄國人接受了“*****調”,起義的規模在迅速的減小甚至熄滅,大量的軍隊正沿著地效率的西伯利亞鐵路向遠東增援。這樣的情景,就向是1904年的一個再現,但願,結果不要是1905年的再現!這,幾乎是每個俄國人的普遍想法。

  ??在俄國人眼裏,中國是一個軟弱得可笑的國家。就算是在1904年的戰爭中,中國也沒有力量阻止俄國和日本在自己的國土上打仗,去爭奪滿洲的統治權!因此,對中國作戰,俄國貴族還是有一點信心的,他們希望能夠從中國撈取足夠多的好處;而對俄國的老百姓而言,他們聽到的是中國對俄國宣戰,是中國挑起了戰爭,對此,他們希望通過戰爭擊敗中國人,解除戰爭的威脅,當然,在沙皇和貴族們通過戰爭在中國撈到足夠的好處時,最好也能減輕一下俄國工人和農民的負擔……

  ??這,是一個畸形的國度裏產生的對局勢錯誤的判斷,從而引發出來的畸形的民族主義情緒。

  ??沙皇尼古拉二世,正是寄希望於俄國人的這種情緒,在英法的資金、武器援助下,打定了與中國決一死戰的主意。至於戰爭的勝敗問題,沙皇是樂觀的,畢竟,中國人沒有攻下符拉迪沃斯托克,而勇敢的博羅西洛夫少將則攻下了滿洲裏!

  ??俄羅斯帝國皇帝陛下,絕對無法得知他現在的想法,早就被遠在東亞北京的大中華帝國皇帝猜了個透!在後世人的眼裏,尼古拉.羅曼諾夫陛下就象是丹麥童話裏所描述的那樣,中國皇帝是誠實的男孩,俄國皇帝是穿著“新衣”的笨蛋!

  ??在赤塔的庫羅巴特金上將接收著從歐洲來的部隊,這些部隊往往不能立即投入戰鬥,因為“討厭的中國蒼蠅”(上將語)總愛襲擊鐵路上的運兵列車,迫使這些部隊一下火車就得進行整編。在接收部隊的同時,上將還在接收從莫斯科傳來的巨大壓力。沙皇陛下要總司令派更多的部隊去符拉迪沃斯托克!上將能怎麽樣?照辦唄……

  ??恩韋爾.帕夏(前文所說的夏馬爾,土耳其陸軍大臣,全權使節)被艦長請到了艦橋上,因為,在土耳其戰艦所處的馬六甲海峽東方,出現了四艘“巨大”的,懸掛著金龍旗和滿桅彩旗的戰艦,還有一些懸掛著英國、德國、法國、美國旗的軍艦在附近遊弋著。

  ??“拉辛(艦長名),你看到過這樣的戰艦嗎?是不是傳說中大中華帝國海軍的龍級戰列艦?”陸軍大臣吃驚地問道,盡管,帕夏先生是陸軍大臣,可並不代表他對海軍一無所知。

  ??“依照我的經驗來看,前麵應該是山嶽級戰列巡洋艦,並不是中華帝國的主力艦。它們在噸位上,有著一萬噸的顯著差別。”拉辛少將能夠被選中擔任如此重要的使命,當然還是有兩把刷子的。

  ??“一萬噸的差別?天啊!您的鐵甲艦才9000噸啊!”陸軍大臣的驚訝加劇了。他說完,就用望遠鏡死死地盯著中國戰艦猛看。他心裏清楚土耳其對海軍戰艦以及陸軍裝備的需求,要保住黑海海峽的控製權,土耳其就必須有強大的戰艦和可靠的岸防炮!

  ??中國戰艦鳴響了禮炮,那是由三門火炮為一組的依次鳴放的24響禮炮。

  ??土耳其戰艦也慌忙用小得太多的艦炮鳴響了禮炮。

  ??雙方在表示了足夠的敬意後,用旗語協調了行動,四艘強大的戰列巡洋艦就前後左右扈從著土耳其戰艦向東方而去。四周的列強軍艦在看到了應該看到的場麵後,遠遠地散了開來。處於“十字架”中心的土耳其戰艦上的陸軍大臣,這個時候有了一種從來沒有過的安全感。他甚至在幻想著,前後左右的強大戰艦艦艏和桅杆上懸掛的是新月旗而不是龍旗!

  ??“拉辛,能夠給我詳細說說我們的戰艦和中國戰艦的區別嗎?願真祖保佑,這次到北京能夠得到中國皇帝陛下的同意,讓土耳其海軍也能有這樣的戰艦。”沉默良久,陸軍大臣終於打開了話匣子。當然,他對艦長所說的話完全出自真心,並沒有一點的虛言。

  ??“大臣閣下,很抱歉。我對中國戰艦也不是很了解,但是我可以這樣跟您說,我們的鐵甲艦要5艘以上,才能勉強地和中國的一艘戰列巡洋艦抗衡。”拉辛.默罕默德少將恭敬地回答著陸軍大臣的提問,他很樂於回答這樣的問題,因為,這個問題的妥善回答,會使得自己在將來有可能指揮一艘強大的戰艦。

  ??“那就是說,如果我們用在德國建造5艘鐵甲艦的錢,換在中國建造一艘這樣的戰列巡洋艦也是劃算的嘍?您是海軍的代表,在這個問題上,您要給我一個確切的答複。您知道,我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和中國達成最友好的協議,取得中國的支持。也許,在協議簽定以後,俄國人就不再是威脅了。您也許知道,德國將軍們對中國陸軍的評價是相當高的。”帕夏用誠摯的眼光注視著艦長兼海軍代表的眼睛說著,他需要這位海軍將領提供資料,也需要這位海軍將領在未來的談判中與自己齊心協力達成目標。

  ??“蘇丹的旨意是讓我全力協助您,閣下。”拉辛一字一句地說著,心裏多嘮叨的、不自信的陸軍大臣反複地要求自己合作有些不耐煩了,這個問題還用說嗎?根本就用不著這樣!“我認為,按照德國人提供的中日海戰的資料來看,一艘山嶽級戰列巡洋艦的價值,實際的作戰價值遠遠超過了5艘鐵甲艦。所以,購買中國戰艦是個好得不能再好的主意了。當然,我對陸軍不太了解,在這個方麵我幫不上您什麽忙,請閣下諒解。”

  ??“陸軍需要整頓,需要全麵的整頓!可是德國人在英法的外交幹涉下不願意向我們提供陸軍訓練和裝備的指導。這次去北京,我們不僅僅要達成政治上的友好協議,在軍事上,也要達成協議,也許土耳其軍隊,會因為我們的出訪而迅速強大起來。中國人能在遠東創造奇跡,在他們的幫助下,奧斯曼帝國也能創造奇跡!”陸軍大臣的信心似乎一下子就鼓足了一般,說著平時怎麽也說不出口的豪言壯語。也難怪,中國人用最高的規格到馬六甲來迎接土耳其使節,一次就出動了四艘在遠東,不,在世界上都是最強大的戰列巡洋艦來保護土耳其使節的安全,要說在這種待遇下,陸軍大臣沒有一種飄飄然的感覺是不可能的。

  ??人的虛榮心,在某種可能的希望麵前,很可能就變成了莫名其妙的信心。就象現在的陸軍大臣一樣。反正,拉辛少將是在這麽想著。

  ??作為海軍少將,拉辛對歐洲各國的海軍有著比較深入的了解。當他看到在遠東的馬六甲,英國和德國的軍艦隻能遠遠地跟著中國戰艦的時候,他產生的情緒不是欣喜而是擔心。

  ??拉辛擔心的是:世界海軍在裝備技術方麵已經拉開了距離!土耳其和中國將要達成的協議裏,能否包涵著在海軍裝備技術上的轉讓呢?盡管少將非常願意看到這樣的結果,但是作為一個標準的軍人,他不能不把自己換到剛剛開始崛起的中國人方麵來考慮。中國人,憑什麽會把這種領先的優勢白白地拱手讓給土耳其?換句話說就是:土耳其應該付出什麽樣的代價才能得到中國海軍裝備的輸出?

  ??也許,技術性更強的軍種將領的思維方式要現實一些。他不相信憑著空洞的“中土友好”這句話就能得到土耳其想要的一切。這隻是在說明,去中國北京之後的談判將會是一個艱巨的任務。拉辛少將擔心著他身邊的全權使節,似乎,這位陸軍大臣還沒有做好這方麵的心理準備,還沉湎在不切實際的幻想之中……

  ??如果您喜歡這本書,請來起點中文網cmFu,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