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會州(一)
作者:孤獨麥客      更新:2021-08-20 08:45      字數:2895
  “武宗會昌二年(842年),吐蕃讚普朗達瑪被僧人刺殺,國中大亂。大將論恐熱崛起,自稱宰相,率軍二十萬擊不尊號令的鄯州德論(相當於節度使)尚婢婢部四萬眾,全軍覆沒。次年再攻,又敗,其勢日衰。”前往寧州的馬車上,定難軍隨軍要籍趙光逢正在給邵樹德講解河隴往事。

  “趙隨使,朗達瑪遇刺後,吐蕃是否與國朝一樣藩鎮林立?”邵樹德問道。

  “正是。”趙光逢答道:“吐蕃本部為‘茹—東岱’製,以部族為基,設置千戶,曰‘東岱’,族長為千戶長;十千戶為一翼,曰‘茹’,置翼長。吐蕃本部共五翼,即五萬戶,以軍治民,軍政一體。各翼翼長,與節帥無異,視讚普為共主,然自主極強。”

  “那德論是什麽?”邵樹德又問道。

  “天寶末年,中原多事,河西、隴右、安西精兵東調平叛,留守者甚少,且多為老弱,遂被吐蕃一一侵占。”趙光逢答道:“吐蕃既占漢地,自然不能再以‘茹—東岱’製統治,遂加以改變。如在河西諸州,設德論會議,長官曰‘德論’。德論可看做本朝的道,德論下有軍鎮,掌兵,軍鎮下有州,長官曰‘節兒’,相當於刺史。州下設萬戶、千戶、將,皆軍政一體。”

  邵樹德稍稍有些明白了。

  以河東道為例,“德論”相當於掌管全河東的大軍頭。“軍鎮”就相當於河東道的大同、河東、河中、昭義等藩鎮,各管一個或數個不等的州。州下麵還有萬戶、千戶、將三級小軍頭,全部是軍政一體的製度,管軍又管民,男丁農忙時生產,農閑時訓練,打仗時上陣。

  吐蕃人挺懂因地製宜的嘛,將自己那套奴隸製的軍民一體雜糅進了國朝的道、州、縣、鄉、裏體製,與現在的國朝體製尤其相像。道、藩鎮、州、縣、鄉、裏,一一對應上了,幾乎還是大唐這套。

  “論恐熱與尚婢婢攻殺數年,愈發不支。兼且其人殘暴,大掠鄯、廓、瓜、肅等州,所過捕戮,殺人盈野,內外皆怨,部屬多叛,故於大中三年(849年)歸降我朝,揚言請唐兵五十萬助其平亂,並冊其為讚普。歸朝後,請為河渭節度使,帝不許。於是又趨落門川,收集殘部,將欲寇邊,會逢連日陰雨,糧餉無繼,恐熱部眾皆散去,隻剩三百人,於是還奔廓州。”趙光逢道。

  “恐熱歸朝後,朝廷得知吐蕃虛實,於是進兵河隴舊地。鳳翔軍收複清水、秦州;涇原軍收複原州諸縣及石門關、驛藏關、木峽關、製勝關、六盤關、石峽關六地,俘獲人畜數萬;朔方軍收複安樂州,詔為威州;邠寧軍收複蕭關。彼時夏綏軍、振武軍亦派兵助戰,京西北八鎮及長安神策軍幾乎都參與了,此謂大中年間所複之三州七關。”

  “後來為什麽不繼續進兵?”

  “吐蕃誘黨項作亂,朝廷不得不征討。”趙光逢答道。

  “討完之後呢?”

  “耗費巨大,財用不足,故詔令各地‘息民解甲’,‘量力收複’。有內附吐蕃部落則收取,無則修築城寨,派兵戍守,保境安民。緣邊藩帥還是有一番作為的,後來又陸續收複成、維、扶三州,但無朝廷錢糧器械支援,也隻能就此止步。”

  邵樹德長歎一聲。彼時歸義軍驅逐吐蕃鎮將,占據瓜、沙二州,遣使繞路天德軍奉表歸朝,緣邊諸鎮又收複六州七關,如此大好局麵,竟然因為連年征討黨項,耗費巨大,“頗厭用兵”,就此收手了。

  其實他也知道,那會宣宗皇帝剛剛登基,需要耀眼的功績穩固帝位。歸義軍歸朝、收複六州七關,對他來說已經足夠了。繼續收複陷蕃失地,萬一失敗了呢?明顯不值得繼續冒險。

  而且征討黨項也確實花了太多錢,動員了京西北八鎮及河東諸路兵馬,朝廷財用估計是有些不足了。

  “論恐熱結局如何?”

  “前後與尚婢婢攻殺二十四年。鹹通七年,尚婢婢部將拓跋懷光斬其於廓州,獻首級於朝。”趙光逢說道。

  聽完後,邵樹德隻覺胸中一陣發悶,於是直接下了馬車,騎上戰馬,這才感覺舒服了些。

  河隴地區的吐蕃,還是有點實力的。四十年前還能出動二十萬大軍,但那應是最後的餘暉了。三十年前還能動員十萬以內規模的軍隊,但現在麽,河隴之地的吐蕃自相殘殺多年,本部國內又經曆了農奴起義,連論恐熱這種大將都難以歸國,勢力是越來越弱了。

  邵樹德懷疑他們現在還能不能出動三萬規模的大軍。他記得曆史上十多年後,朔方節度使韓遜率軍西出,吐蕃就派了七千騎,這會撐死了能出動一兩萬人,甚至還不到。畢竟兩萬人,至少要有兩個萬戶,以如今他們這個一盤散沙的模樣,很難聯合起來。

  剛才他也問了趙光逢會州吐蕃是什麽情形,得知是一個萬戶領,他很是吃驚。再一問,原來萬戶手下並不一定有一萬兵,三五千人都有可能,這才稍稍放下了心。

  國朝對吐蕃的情報工作,做得太差了啊!論恐熱若不投降,居然都不知道人家內部亂成了那個樣子,一點都不關心鄰居嘛!

  不過河隴地區的人口是真的多。天寶年間有二十餘萬戶,百餘萬人,此多為漢人,在安史之亂前是大唐有名的富庶地區。安史之亂後,河隴地區失陷,戶口統計自然無從談起。但亦可從一些側麵了解,比如吐蕃治下的敦煌,與玄宗朝時人口相比,居然暴增七成。當時吐蕃非常穩定地統治著這一地區,沒有戰亂導致的人口遷移,這樣的人口變化有些匪夷所思,隻能說是大量吐蕃人及其附屬部落過來了。

  或許這僅僅是孤例,畢竟人口從百餘萬增長到接近二百萬太誇張了。但邵樹德懷疑,即便經曆了四十年的戰亂,那邊可能仍有百萬人,因為不斷有回鶻、黨項人遷移過去,補充人口。

  就是不知道,這其中有多少蕃人,又有多少漢人了。

  “趙隨使,河隴諸州,除歸義軍外,可還有漢家兒郎?”邵樹德兜馬回轉,向趙光逢問道。

  “稟大帥。”趙光逢下了馬車,答道:“長慶二年(822年),劉元鼎入吐蕃會盟,逾成紀、武川,抵河廣武梁,故時城廓未墮,蘭州地皆粳稻,桃李榆柳岑蔚,戶皆唐人,見使者麾蓋,夾道現。”

  “蘭州何年失陷?”

  “廣德元年(763年)。”

  “廣德元年到長慶二年,六十年過去了,當地百姓還記得大唐?”

  “劉元鼎至蘭州,當地耆老千餘人拜且泣曰:‘頃從軍沒於此,今子孫未忍忘唐服’。”說到這裏,趙光逢也有些感傷。

  “如今又六十年過去了……”邵樹德喃喃道。

  “大中五年(851年),張義潮歸國,瓜、沙諸州,人物風華,一同內地。前些年,張淮深上表,言其在諸州收攏蕃人,訓以華風,軌俗一變。”說到這裏,趙光逢遲疑了一下,但還是說道:“若去得早,或還來得及。天寶遺民百多萬,定然有心向大唐者。”

  “先收複會州。”邵樹德一甩馬鞭,說道:“百餘萬漢民陷蕃,朝廷不管,某要管。淪陷吐蕃六十年,大唐使者一去,百姓仍然夾道歡迎,朝廷何忍棄之不顧!”

  “大帥若收複河隴諸州,必令天下側目。”趙光逢肅容道:“關東諸州,藩鎮相攻,你殺我,我殺你,有何意義?若收複故土,複我華夏舊俗,天下英雄聞之,定恥為之效力,紛紛來投大帥矣。”

  邵樹德突然想起了被自己雪藏到現在的楊悅。他願意在關鍵時刻投自己,不就是因為一個攻取河西的承諾麽?

  莫讓英雄等白了頭,回去後,當與楊老將軍好好聊聊了。

  光啟二年正月二十,邵樹德帶著大軍抵達定平縣。隨後繼續向北,經寧州理所定安縣(今寧縣)折向西北,二十五日抵達慶州理所順化縣(今慶陽北)。

  義從軍主力已經向北經鹽州前往靈州,隻留了橫山都、忠勇都三千人在此。經略軍屯於慶州西南二十裏,鐵林軍還在慶州東南,邵樹德帶著鐵騎軍在慶州城外紮營。

  下一步,就是西進原州了,但在此之前,他還需等待程宗楚的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