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無邊落木蕭蕭下
作者:推敲夜僧      更新:2021-11-03 22:05      字數:2069
  羅庸先生滿腹經綸、學富五車,上課的時候永遠都是空手而來,什麽書都不帶,站在講台上便揮灑自如,侃侃而談。

  這一日,他站上講台便用粉筆在黑板上默寫了整首杜甫的《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今天我給大家講這首杜甫的登高,這首也算是杜甫的名篇了,相信許多同學都已經對這首詩倒背如流了,在講這首詩之前,我給大家猜個字謎”。

  羅庸先生用粉筆在黑板上在“無邊落木蕭蕭下”一行畫了一道。

  “這行詩打一字,誰能猜出來?”

  課堂上的眾人或是交頭接耳,或是在本子上寫寫畫畫,都不知其所以然。

  “你們猜得出嗎?”胡承蔭轉頭問坐在旁邊的賀礎安和陳確錚,陳確錚搖了搖頭,賀礎安皺著眉頭苦思冥想,全然不理他。

  過了一會兒,羅庸見無人答上來,笑道:

  “既然沒人猜出來,那我就公布答案了。”

  說完拿起粉筆就要在黑板上寫,這時候賀礎安舉起了手。

  “羅先生,我猜出答案了。”

  “這位同學,你說說看!”

  “是‘日月星辰’的‘日’字。”

  “沒錯,正是一個‘日’字,能跟大家說說你是怎麽解的嗎?”

  “先把這句詩拆成‘無邊落木’和‘蕭蕭下’兩個部分,先解‘蕭蕭下’,南北朝有宋齊梁陳四代,齊和梁的帝王都姓蕭,所以‘蕭蕭下’就是個‘陳’字;之後再看前麵的‘無邊落木’四個字,‘陳’字‘無邊’便成了‘東’字,‘東’字(繁體)‘落木’,即是去掉‘木’字,就隻剩下一個‘日’字了。”

  “講得很不錯,思路清晰,有理有據,你叫什麽名字?”

  “我叫賀礎安。”

  “賀礎安?你選了我的課嗎?我的名冊上沒有你的名字啊!”

  “我現在在讀曆史係二年級,是來旁聽先生的課的。”

  “難怪會第一個解這個字謎。大家有沒有發現,其實聽他講完解題思路就會發現這個字謎不難?隻是文學係的學生向來都是從字形上去入手拆解,做一些變換,殊不知破題的關鍵卻在‘蕭蕭下’這三個字上,而破這三個字就要用到曆史思維,隻要猜出這個‘陳’字,後麵便到了拆字的小把戲,難題也便迎刃而解了。這個小小的謎題說明一個什麽問題?說明這世間的學問都不是孤立的,大家要博覽群書,不要隻學習自己本專業的東西,旁的學科也要多多涉獵,觸類旁通,融會貫通,方能活學活用。”

  賀礎安突然被羅先生表揚了一通,害羞得臉都紅了,陳確錚、胡承蔭跟梁緒衡都悄悄跟他豎起大拇指,他害羞地不看他們,索性把眼睛一直盯著黑板。

  “閑話說完,我們來好好講講登高這首詩。”

  羅庸先生習慣性地把手背在身後,一邊在講台上來回踱著步,一邊將整首詩通篇背誦了一遍,之後沉默良久,似是在默默品味。

  “這首詩前人譽為‘古今七律第一’,大家知道為什麽嗎?詩歌之美,一在形式,二在意蘊,空有字麵的考究對仗而無深厚的意蘊,那不過是賣弄機巧,就好像‘無情對’這種文字遊戲,但登高這首詩高就高在,在形式上,它通篇對仗,而首聯又是當句對:‘風急’對‘天高’,‘渚清’對‘沙白’;一、三句相接,都是寫所聞;二、四句相接,都是寫所見,對得極其工整。然而這首詩高就高在它意蘊的高妙,因“風急”而聞落葉蕭蕭,因“渚清”而見長江滾滾;全詩融情於景,感人至深,落葉蕭索,讓人不禁黯然神傷,然而長江奔湧的雄渾之氣又讓人不禁胸中激蕩。同學們,現在山河破碎,家園零落,我們的國家此刻正合了“無邊落木蕭蕭下”一句,可即便是日本人占領了北平,占領了上海,占領了南京,把咱們逼到千裏之外的大西南,但是我們當老師的隻要還有一天站在這三尺講台,你們隻要還有一天坐在課桌前學習,我們中國文化的長河就永遠不會斷,這就是‘不盡長江滾滾來’。同學們,好的詩歌就是有跨越千年的魅力,杜甫一生為衣食奔走,卻仍舊不忘家國,胸懷天下,也正是因為他看盡了人間疾苦,才能一開詩境,達到登峰造極的境界。”

  下課鍾聲響起,周曦沐走上前去跟羅先生打招呼。

  “每次聽羅兄授課,都受益匪淺,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杜少陵泉下有知,定將羅兄引為知己啊!”

  “哈哈哈,知己可不敢當,仰慕者罷了。”

  說完,羅庸先生微微頷首,邁步而去,“三劍客”走過去跟周曦沐打招呼。

  “周先生,你也過來聽課啊?”

  “是啊,在羅先生麵前,我跟你們一樣,都是虛心受教的小學生而已。對了,劉兆吉、向長清他們五月底組了一個詩社,取名為‘南湖詩社’,還專門邀請了聞一多先生和朱自清先生擔任指導教師,現在已經有二十幾個社員了,他們不定時舉辦詩歌朗誦會,明天的朗誦會聞先生和朱先生都會去,地點就在南湖的崧島,你們要不要去湊湊熱鬧?”

  胡承蔭興趣頗高:

  “我知道南湖詩社,他們經常在海關教室的外牆上張貼壁報,把一首首詩謄抄下來,貼在牛皮紙上,我路過的時候看到大家都圍著看!”

  賀礎安也饒有興致:

  “對,我也知道,他們的詩刊壁報出了好幾期,可是我們對寫詩一竅不通啊!”

  陳確錚一左一右從身後抱住兩人。

  “這有什麽,咱們不是去寫詩的,而是去品詩的!明天咱們就去會會聯大的詩人們,感受一下詩歌的熏陶!”

  “陳確錚,說得好,詩歌的大門對所有人敞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