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噩耗從南京傳來
作者:推敲夜僧      更新:2021-07-16 01:52      字數:5313
  1937年12月14日是農曆十一月十二,星期二。這天正是阮媛三十二歲的生日,這天曾澗峽和周曦沐剛好上午都沒課,他們倆相約一早去衡山縣城買些好吃的,晚上四人一起慶祝阮媛的生日。

  ??到了衡山縣城,兩人剛剛趕到集市上準備大肆采購一番,報童清澈稚嫩的喊聲清清楚楚傳入兩人的耳中:

  ??“賣報賣報,南京淪陷!南京淪陷!賣報賣報!日本兵四處燒殺搶掠,賣報賣報,南京淪陷!……”

  ??周曦沐和曾澗峽麵色凝重地對視了一眼,周曦沐趕緊追上跑遠的報童,掏出零錢,買了一張《大公報》。

  ??周曦沐和曾澗峽看到報紙的頭版鬥大的標題寫著“南京淪陷”,細讀內文,上麵詳細記載了南京在12月13日淪陷的經過。南京淪陷的事實讓兩人震驚和悲傷,但當他們看到《大公報》刊登的蔣介石昨晚在前線發表的“為我軍退出南京宣言”時,難以遏製心中的憤慨之情。宣言中說“國軍退出南京,絕不影響我政府始終一貫抵抗日本侵略原定之國策……政府所在地既已他遷,南京在政治上、軍事上皆無重要性可言。予作戰計劃,本定於敵軍炮火過烈,使我軍做無謂犧牲過甚之時,將陣線向後轉移。餘今本此計劃,令南京駐軍退守其他陣地,繼續抗戰”。

  ??“六朝古都就這樣被舍棄了,怎麽能說在政治上、軍事上皆無重要性呢?南京城裏的老百姓怎麽辦?”曾澗峽喃喃道,長歎一口氣。

  ??周曦沐默默合上報紙,兩人對望一眼,眼神裏充滿了擔憂。

  ??下午去學校上課,南京淪陷的新聞已經傳遍了全校,同學們憤慨地高聲議論,都吵著要去前線殺敵,參軍的情緒空前高漲。老師們上課的時候都忙著安撫同學們的情緒,盡力維持課堂的秩序,看著同學們群情激憤的樣子,周曦沐怎麽可能不理解?他跟他們一樣心痛,一樣憤怒,卻無能為力。

  ??那一晚四人依舊在一起吃了晚飯,可是每個人都沒有胃口,隻得草草散場,各自睡去了。之前上海淪陷時師生們雖然憤慨,而南京的淪陷讓他們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危機感,他們擔憂著南京城裏的百姓,也擔憂著不遠千裏躲避戰火、隻求一張安靜書桌的自己。戰火越燒越近,也許明天就會燒到長沙,到時他們該怎麽辦呢?

  ??大家的擔心成了真,而且這真實比想象中要殘酷千萬倍——慘絕人寰、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發生了。臨大同學們在學校組織了多次演講呼籲救亡。許多老師也在演講中發言,斥責日軍的暴行。

  ??長沙臨時大學本就是在山河破碎、國破家亡的情況下成立的,同學們的拳拳報國心時刻準備著為國效力。長沙臨時大學剛剛成立之時,同學們就主動提出開設軍事教育課,許多學生陸續申請“參軍去”、“到前線去”。校方也為適應戰時需要,早在11月15日就成立了大學軍訓總隊,並宣布:“凡服務國防有關機關者,得請求保留學籍。”同學服役結束,可繼續回校學習。

  ??這之後陸續有同學辦理了休學手續,離開學校投奔前線,但大部分的同學仍舊留在學校繼續學習。南京淪陷之後,在兩個星期之內日軍將進攻長沙的傳言越傳越盛。同學們參軍的熱情空前高漲,而且在校內掀起了“是救亡還是讀書”的大討論。兩派的爭議十分激烈,不僅是同學之間有爭論,就連老師們的態度也不盡相同。

  ??南嶽分校並不是“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世外桃源,跟校本部一樣,這裏的同學們也幾乎每天都在舉行各種討論和集會,探討究竟是應該參軍報國還是繼續讀書,大家可以隨意站到台上,直抒胸臆,各抒己見。同學們還邀請教授們發表看法,周曦沐和曾澗峽也經常去旁聽。一次兩人正趕上了臨大哲學係教授馮友蘭上台發言,四十出頭的馮友蘭身穿深色長衫,梳著平整的偏分頭,鼻寬嘴闊,不大卻有神的眼睛被遮擋在圓形鏡框的後麵。他一開口就鼓勵大家去參軍,他說日軍還在中國耀武揚威,這是國家的恥辱,年輕人在國家危難之時就應報效祖國、不怕犧牲。馮友蘭的每句話都引發了學生熱烈的響應,他講完後台下一片掌聲雷動。學生們熱血澎湃、激動萬分,漲紅著臉振臂高呼“我要去參軍!”

  ??在這激昂熱血的氛圍中,曆史學教授錢穆慢慢走上了台,他身材不高,額頭寬闊且方正,嘴唇頗厚,嘴角下垂,氣質嚴肅且疏離。掌聲剛落,他用濃重的無錫口音徐徐開腔。出乎意料的是,他沒有說一句馮友蘭鼓動同學們的熱血言辭,反而一再強調學生的天職就是學習,首先要把專業知識學好,建設國家需要各式各樣的專業人才。中國不缺可以參軍的人,卻缺少各行各業的專業人才,如果有望成為專業人才的學生都去參軍,中國專業人才的缺失將更為嚴重。跟馮友蘭教授演講時的群情高昂不同,錢穆演講時所有人都沉默了下來,陷入了思考。

  ??錢穆說完下台後,同學們陷入了熱烈的討論,兩名教授截然相反的觀點各有一派支持者,大家各抒己見,爭執不休。主張參軍的同學斥責不參軍的同學“不愛國,是懦夫”,主張留校學習的同學們說“學習知識也是愛國,成為長材也是愛國”,攻擊對方是“一介莽夫”,最終文鬥變成武鬥,一個主張參軍救亡的同學一拳打在主張留校讀書的學生臉上,兩人扭打在一起,難分難解。

  ??周曦沐看著眼前這一幕微微皺了眉頭,他能理解部分同學想要為國而戰的急切心情,但同學之間鬧得如此不快實無必要,正在他要過去製止的時候,一個人在他之前站了出來,而這個人還是他認識的人。

  ??陳確錚把爭執的雙方拉開,混亂中臉上挨了一拳,頓時紅腫了起來,他卻渾然不覺,隻是站在當事人的中間,他似乎天然有一種氣場,讓氣氛安靜下來。因為誤傷了他人,曾經打成一團的兩個同學也暫時休戰了。陳確錚環視著大家,不疾不徐、語氣堅定地開了口:

  ??“現在南京淪陷了,很可能下一步就輪到武漢,輪到長沙,我知道大家心急如焚,迫不及待地想為我們的國家做點什麽,休學參軍,在戰場上拚殺,固然是報效祖國最直接的方式,但我們每個人都要了解自己,是否上戰場是你最能發揮自我價值的方式?你是否真的適合成為一名軍人上陣殺敵?如果連這一點都不了解,盲目地走向戰場,之後令人惋惜地死去,是否得不償失?

  ??剛才兩位先生雖然各執一詞,但他們講得都有道理,我希望大家慎重考慮自己的選擇,此刻我們無數的將士都在奮勇拚殺,今後還將有無數勇猛的戰士前赴後繼奔向戰場。我相信通過這些人的努力,戰爭總有一天會結束,我們總有一天會把日本人趕出我們的國家。到那個時候,祖國百廢待興,為了讓我們的國家盡快從戰爭留下的創傷中恢複和蘇醒,到那時就是需要在座的各位在各行各業貢獻自己的長材的時候了!而要做到這一點,不經過日積月累的努力學習豈非是空談?愛國並非隻是一句口號,而是行動,但大家首先要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人雲亦雲是盲目,是衝動,不是愛國!”

  ??陳確錚說完,周圍所有的同學都冷靜了下來,之前的衝突也偃旗息鼓了,大家帶著各自心中的困惑和思考默默散去了。一直在人群中看著陳確錚的賀礎安指了指他的嘴角,陳確錚抬起手背,擦了擦嘴角滲出的血漬。賀礎安關切地拍了拍陳確錚的背。

  ??“你沒事吧?”

  ??“沒事兒,我結實著呢,吃飯去吧!我餓死了!”

  ??周曦沐和曾澗峽看著人潮三三兩兩散去,操場變得十分寂靜。周曦沐發現曾澗峽的臉上露出了十分欣慰的神情。

  ??“剛才這個學生叫陳確錚,是哲學係二年級的,你也知道我們這個學科,學不好就很容易成為書呆子。他不一樣,分析問題很有自己的想法,講問題深入淺出,從來不掉書袋,也懂得理論聯係實際,同學都很願意聽他說話。”

  ??周曦沐回憶起他跟陳確錚之間驚心動魄的回憶和再見時陳確錚故作若無其事的反應。陳確錚也來上文學係的課,但他在周曦沐的課堂上並不活躍,隻是靜靜地聽著,有時候會露出微笑,卻不多話,仿佛有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似的。正因為如此,他今天看到陳確錚願意站出來解決紛爭,而且他說的那番話展現了他不會被外界所裹挾的獨立思考的能力。周曦沐覺得陳確錚這個青年實在是很耐人尋味,他有著不顧一切、奮不顧身的熱血,也有冷靜克製的思辨和超乎年齡的成熟,但考慮到兩人有些微妙的關係,周曦沐並沒有把這些話告訴曾澗峽。

  ??兩人一起上山回宿舍的途中,曾澗峽告訴周曦沐,他聽說別的院係有老師也去參了軍,問周曦沐對這件事怎麽看,周曦沐就坦誠地跟他說了自己的想法。

  ??對於要不要放棄教職去參軍,周曦沐頗深思熟慮過一番,他雖然對自己的身體素質和格鬥技巧有些自信,但學校當下的狀況讓他不得不慎重考慮。文學院的師資本就處在十分匱乏的狀態,周曦沐如果參軍,勢必導致他教授的科目停課。而他跟白蒔芳新婚燕爾,兩人幾經輾轉、吃盡苦頭才平安到了長沙,難道自己又要將她一個人拋下嗎?思來想去,權衡利弊,周曦沐覺得自己眼下的要務還是留在學校,把教師的本職工作做好,這麽一番考量也是幾經糾結之後才下定的決心。周曦沐的話曾澗峽深以為然,眼下阮媛的身體狀況雖然略有好轉,但她身上的頑疾卻隨時都有可能惡化,曾澗峽實在是放心不下,隻好老老實實當一個教書匠了。

  ??雖然自己無法上陣殺敵,周曦沐對於那些拋開一切報名參軍的同學還是十分欽佩和羨慕的。因為學校對於有誌為國效力的師生提供了各種便利,從學校開放參軍申請伊始,不到兩個月,提出申請保留學籍、領取肄業證明和參加工作的就有295人之多,而根據11月20日登記在冊的報到人數來看,全校共有教師148人,學生1120人,加上一年級新生和借讀生,一共1452人。全校五分之一的人報名參軍,可以說是一個驚人的比例了,足可見大家愛國救亡的熱情之高漲。

  ??周曦沐在登記處看了報名參軍的名單,他發現在報名參軍的人裏麵,並沒有陳確錚。

  ??北平驚魂一遇,周曦沐難以忘記陳確錚看向日軍犀利冷冽的眼神,宛如刀鋒一般銳利。巷口的遭遇戰中,陳確錚堅忍果敢,出手毫不留情。周曦沐充分見識到了他一流的身手,可陳確錚在長沙入學之後,似乎有意收斂自己的鋒芒,他時常笑意盈盈,周曦沐時常看到他和同學們在課間玩笑打鬧的樣子,周曦沐很難把眼前這個目光溫煦柔和、幽默風趣的陳確錚和北平那個巷口裏傷口猙獰、命懸一線的倔強青年聯係在一起,所以當他得知上陣搏殺勢必殲敵無數的陳確錚並未報名參軍的時候,真心覺得這個學生讓人有些捉摸不透。

  ??到了參軍的師生出發的日子,南嶽分校的全體師生在操場上集體為他們送行,留下的同學們用欽佩、不舍、羨慕和擔憂的眼神望著他們。三五好友擁抱在一起,不迭地說著保重,急切地相約再見的日子。寒風瑟瑟之中,幾許悲壯的氛圍之下,許多同學都留下了眼淚。

  ??送別會舉辦之後,之前校園裏那種焦慮浮躁的氛圍不見了,大家對讀書的熱情更加高漲了,似乎都想對得起上前線的同學,於是在自己的那一塊園地努力耕耘。日子就這樣一天天地過下去,不知不覺,1937年過去了,1938年來了。

  ??湖南雖地處南方,一月份的天氣仍舊十分陰冷,時常下雨是最惱人的,綿綿密密,一下幾天,晨昏時路麵常有薄冰,一不留神就會摔一跤。陰鬱潮濕的天氣讓人的心情也很難放晴,前方戰局仍不容樂觀,就這麽一日一日熬過去,眼看著快到農曆的臘八節了。

  ??在中國人的心中,臘八節照例就要吃臘八粥。北平老百姓吃的臘八粥十分講究,而且攙在白米中的東西遠遠不止八樣,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鬆仁、桂圓、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絲、玫瑰、紅豆、花生等等,都可以放在粥裏麵。阮媛和白蒔芳想著最近大家的日子過得實在潦草,好久沒有聚在一起好好吃頓飯了,就琢磨借著節日的由頭打打牙祭。

  ??為了買齊臘八粥需要的材料,阮媛和白蒔芳一大早就去縣城趕集了,可是衡山縣城不比北平,逛遍了集市好不容易才買到了紅棗、紅豆、花生、核桃、栗子、杏仁幾樣,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兩人就忙著清洗、淘米,剝殼兒,去核兒,在半夜時分開始煮粥,再用文火燉上,白蒔芳不放心,中途起來看了幾次火,第二天的清晨,粥煮好了。白蒔芳掀開鍋蓋,清甜的蒸汽撲麵而來,白蒔芳舀起一勺嚐了嚐,露出了幸福滿溢的笑容。

  ??那一晚不僅他們四人喝上了臘八粥,白蒔芳和阮媛把教師宿舍裏的其他老師都叫了過來,每個人都喝了一碗熱乎乎的臘八粥。因為椅子不夠,每個人都端著碗站著喝,邊喝邊聊天,聊在北平昔日的美好,聊當下時局的紛亂,言談間,周曦沐從同事口中聽說了一個十分震撼的傳聞:

  ??長沙臨時大學的領導一直在審慎考慮,準備將學校遷離長沙!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