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文集:詩文曲藝與書信
作者:老舍
正文
出版說明
小 引
蓉城——劍閣
劍門——廣元
漢中——留侯祠
“七七”在留侯祠
雙石鋪——寶雞
寶雞車站
西 安
潼 關
豫 西
洛陽(上)
洛陽(中)
洛陽(下)
洛陽——葉縣
南 陽
老河口
襄 樊
西峽口
龍駒寨——西安
長安觀劇
臨潼——終南山
西安——中部
中部——秋林
宜川——清澗
清澗——榆林
榆林——西安
華 山
成渝路上
慈 母
鬼 曲
國 葬
(1)
(2)
(3)
紅 葉
教 授
她記得!
救國難歌
國難中的重陽(千佛山)
空城計
禮 物
戀 歌
流 離
蒙古青年進行曲
青 年
青年突擊隊員
清 明
山高擋不住太陽
蜀江船歌
(一)
(二)
(三)
(一)
(二)
微 笑
為和平而戰
愛護難民歌
歡迎曲
十月革命頌讚
衷心的祝賀
為小朋友們作歌
聽王少堂老人評講《武鬆打虎》有感
賀《論語》周歲
新春之歌
新青年
音樂的生活
一九三九元旦
元旦銘
紮蘭屯的夏天
祝賀兒童節
賀新年
春暖花開
張伯苓先生七十大慶
白雲寺
(一) 贈李煥之
(二) 贈李可染
(三) 贈曹禺
(四) 贈陽翰笙
其一
其二
(一) 參觀閔行新城
(二) 遊豫園
(三) 雨夜在大世界聽揚劇名演員顧玉君唱《陽告陰告》
(四) 贈趙家璧同誌
登太白樓
登嶽陽樓
觀豫劇《花打朝》
黃山雲
國慶逢秋節
小引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一) 流沙水庫
(二) 過澄海三大橋
(三) 贈澄海藝香潮劇團
(四) 贈廣東潮劇院
一 新 港
二 藝術博物館
三 外輪供應公司
四 梆子劇院
(一) 過烏紗嶺
(二) 別涼州
(一)
(二)
(三)
詩謝郭老秋雨中來訪
白 鷳
詠 茶
農村春景
(一)
(二)
題“全家福”
為關良《鳳姐圖》題詩
題靜廬寫禿鬆小品
詠黃山
(一)
(二)
遊秦皇島本篇據手跡收入。
奈良三笠山
贈今井——奈良書法家曾訪華
奈良東大寺
京都見初月
琵琶湖遠望
清水寺訪大西上人
西芳寺(亦號苔寺)
蘆 湖
鐮倉大佛
聶耳墓獻花
贈木村菊男
贈有吉佐和子
鬆島灣(詩人芭蕉遊此未敢題詩)…
仙台魯迅碑獻花
過居庸關
病中(韻:國韻廿五稀)
拋錨之後
孝賓先生千古
喜 聯
贈關友聲
贈吳組緗
贈台靜農
贈田仲濟
贈太虛法師
贈郭鏡秋
贈馮紀法
贈斯特朗
為胡絜青《桃花遊魚圖》題詩
為四位京劇演員拜周信芳為師賀詩
流沙觀潮劇
贈徐蘭沅
贈康濯
慶元宵
一 參觀內蒙古自治區十五年建設成就展覽
二 參觀旅行內蒙古畫家畫展
三 參觀全國人像攝影展覽
四 參觀鄭景康、梁思成內蒙攝影展覽
五 觀躦跤冠軍僧格表演
六 歌舞晚會
七 觀舞劇《烏蘭保》
八 “五一”聯歡大會
九 那達慕大會
十 贈呼市民間歌舞團
和魏建功
再集馬派名劇
贈白土吾夫
贈陳叔通
贈滌非詞人
題高龍生塗鴨圖贈卜少夫
贈梅阡
贈木下順二
贈山月
遊合肥包公祠
贈申鳳梅
贈沈柔堅
贈王瑩
贈荀慧生
贈友人歸廣州
贈李慕良
致郭老
贈錢鍾書
致章老
贈黎波
和杜宣
試驗田 相聲
打瘟神 快板
八九十枝花 相聲
詩篇B
摔板B
摔板 B
摔板 B
上板 B
文盲自歎 鼓詞
陳各莊上養豬多 快板
小相聲
讀書 小相聲
鋼帥報捷 小相聲
一 “皇軍”做夢
二 “皇軍”作孽
三 “皇軍”遭難
四 中華努力
一 我們的軍隊好,大家若能幫忙就更好。
二 軍隊能打,我們百姓也得能打。
三 軍隊正麵,我們四路遊擊。
四 日本並非專打我們的軍隊,也殺我們百姓。
五 怎樣幫助軍隊。
六 怎樣打仗。
賀新約 鼓詞
紅售貨員 快板
鴻興飯館紅旗飄 相聲
厚古薄今 小相聲
活“武鬆” 鼓詞
嚇一跳 山東快書
假博士 相聲
亂形容 相聲
女兒經(新“三字經”) 唱本
新“拴娃娃” 鼓詞
陪都讚 鼓詞
群英大會 鼓詞小段
神仙辭職 相聲
柿子豐收 相聲
雙反 相聲
說明白話 相聲
覃本秀自述 鼓詞
小相聲一則
英雄讚 唱本
讚國花 鼓詞
忠孝全 唱詞
“五一”快板
中秋月餅 相聲
新年愉快 相聲
紅十字少年 快板
祝賀兒童節 快板
慶祝“七一” 太平歌詞
第十個春天來到了 快板
作詩 相聲
春天來了 快板
家 書
致子祥兄
致何容
致吳祖光
致趙家璧
致×兄
致××兄
致鬱達夫
致朱光潛
致郭沫若
致陳白塵
致胡風
致王冶秋
致王靜之等
致陶亢德
致李同愈
致劉競
致李何林
致陳逸飛
致李家馨
致趙清閣
致胡喬木
致黎烈文
致姚蓬子
致周揚
致華小冬
致滬友
致俞壽寶
致《長江日報》編輯部
致《新港》編輯部
致趙景深
(一)
(二)
(三)
海外書簡
致王瑩
致西南的文藝青年書
致榆林的文藝工作朋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