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五章 層層布置大同江(求訂閱)
作者:白日會做夢      更新:2020-03-21 06:49      字數:2360
  ,最快更新最新章節!

  與鴨綠江相仿,位於平壤城南部的大同江,經曆了數日暴雪嚴寒後同樣進入了冰封期。

  因為正值戰時,遼闊的冰麵極少能見到人影。偶爾有數道影子奔走而行,也都是來去匆匆的大明騎兵。

  雖說莫小白篤定立花宗茂會做出以平壤為重的進軍安排,但對方會從何處在何時趕來,依舊需要探馬不停的奔走巡查。

  立花宗茂若來,必定是一隻在五千人以上的兵團。大明兵馬想要吃下這支‘援軍’,也不是隨隨便便派出點人就行。

  就在龍泉山戰事,通過鴻雁傳書送到主力大營的第三天。遠赴河對岸探查方圓數十裏動靜的大明輕騎,終於發現了敵軍的蹤影。

  “快,回去稟告主公。”

  “敵軍人數,至少在7000以上。”

  莫小白派出的輕騎探馬,往往是三到五人一組,幾人發現敵蹤後留一人繼續跟著,其餘幾人立刻拍馬而走,闖林間近道奔回大營。

  因為是抄近道的騎行,幾名騎兵隻用了半個鍾頭就把消息帶了回來。聽到南麵來的倭人援軍足有7000,位於指揮大帳內的一眾文武都略微蹙眉。

  原本按照黑衣衛和錦衣衛的探查,鳳山、牛峰一代最多就五千倭國兵馬。

  現在竟然有七千?

  莫小白坐在提督主將位置上沒有說話,負責實戰指揮的李績思量一會,開口道:“看來這次,我們要在冰河上打一仗了。”

  “李廣將軍,你先帶虎豹騎出營埋伏。”

  “張郃將軍,你與寧夏副總兵,帶苗兵、重戟士出戰,此戰以你等為先頭主力部隊,你們現在便領兵渡江。”

  “韓將軍領重錘兵、川兵在河對岸接應,我等不與倭人力拚,隻求阻敵於河道冰麵。”

  “駱將軍所領本部浙兵,與大同兵、山東將士一同埋伏於平壤南山兩側。若平壤城內敢有兵馬出城來救,你等務必將他們在南山山道內擊潰。若平壤按兵不動,你等駐守至大戰結束後,便領兵回營。”

  隨著李績一道道軍令下達,近四萬大明天軍有一半都被他調派起來。並非李績小題大做,而且為了確保萬無一失。

  圍點打援向來是兵家妙計,但其中也有風險,那就是容易陷入包夾困境。

  李績還留著剩下一萬多兵力沒動,不代表這些兵馬就沒有備戰任務,到時隨著戰局的變化,說不準還要繼續增兵。

  當然,這一切都要看平壤一方如何抉擇。

  若平壤一方看清了己方部署目的,意圖直接決戰的話,李績也是樂意奉陪,畢竟這麽一來平壤倭兵將失去最重要的城防地利。

  當一名名戰將領兵離開,莫小白才笑著開口:“懋功的打算,是要讓那些倭兵全都下河洗澡?”

  “主公,若倭人一戰即潰,自然不用最後的手段。”

  “那種可能不大,立花宗茂是這次倭國兵將中少有的厲害角色。你安排張郃他們打頭陣,勝負其實難料。”

  莫小白經曆過這次副本,對倭國的一些將領是有印象的。立花宗茂職位不高,卻是平壤戰場上倭國最難對付的一位。

  若是把他和小西行長調換一下身份,莫小白估摸著戰局肯定會有所不同。

  不過立花宗茂雖然能動腦子,但莫小白心底有數,自然會多算計兩步,也正因此,他才敢肯定自己吃定了立花宗茂。

  因為他不是軍團長級別的大將,他考慮的再多,能做的選擇卻不多!

  “走吧,我們也去看看戰車營都準備好沒有。若真是要打到最後,要贏還是得看咱們的戰車大炮。”

  隨著莫小白說完,李績也點頭起身。

  二人離開大賬前往炮營,早就整裝待命的張郃、楊登山已經率先出營,他們會和探馬騎兵一道過江,去江對岸阻擊倭人。

  此刻出兵,其實已經算不上埋伏。

  可兩軍野外相遇,一方對接觸戰早有準備,另一方卻倉促應戰,哪怕兵馬人數上占優,也很難發揮全部實力。

  “張將軍,此番作戰部署之妙,老楊實在佩服的很呐。”

  一路向南行軍,楊登山也在與張郃說著什麽:“往日我們出戰,大體都是找上敵軍,大夥就蜂擁而上了,似這般重重布置,幾乎是沒有的事。”

  “主公與李將軍的謀劃,某亦深感精妙。”

  張郃作為大夢鎮戰將,在李績麾下也聽用了很長一段時間,對於李績的排兵布陣,自然感觸更多。

  李績很少去打那種硬碰硬的戰事,即便己方有實力可以硬吃。

  “也就是提督,把咱們手下兒郎還當個兵看。”

  楊登山嘖嘖兩聲,身為雲貴大將,此時大明有數的戰陣老手,他哪能看不出來,李績的種種布置,一方麵是為了全殲倭人,一方麵也是最大限度保存兵卒。

  先打一仗,占了便宜就趕緊退。

  然後再打,又撈點便宜。

  就這麽反反複複一層層的接觸戰,讓對手疲於應付的同時,避免了己方兵卒陷於無休止的亂陣廝殺。

  回想以往苗兵作戰,雖說靠的是火器殺敵,但最終還是要肉搏廝殺。

  至於其他的安排?

  讓你上就是讓你全力出擊,不是你的兵馬死光了,就是敵軍被你打敗。

  至於兵卒死傷太多可不可惜?

  京師沒人在意,大明天下也沒人關心!

  也是為了讓兒郎們拚殺起來可以更占優勢,楊登山才能勒緊褲腰帶,張羅出一支單兵火力絲毫不遜浙兵的雲貴苗兵。

  別人不把他的兵當人,他隻能自己珍惜部下。

  當這支人數不過四千的混合兵團出營跨過冰河,一直跟蹤倭人兵馬的騎兵也回來了。

  最後一位探馬回歸,也就說明倭人已是近在眼前!

  “大哥,我們就這樣去平壤真的可以嗎?第一軍團的人會不會認為我們是與他們爭功?”

  大同江南岸,五裏外的山間驛道。七千兵卒排著長隊,正逐漸向江岸推進。

  聽到自家弟弟的詢問,立花宗茂當即開口:“如果第一軍團還在,就算他們有些想法也不要緊,怕就怕大明在打下龍泉山後,直接對平壤發動偷襲。”

  “偷襲平壤?那可是座大城,輕易辦不到吧。”

  “以前或許不行,但現在很難說,你們沒有注意到嗎?上次從南邊去平壤的運輸隊,規模比以往少了一半。”

  立花宗茂沉吟開口,皺眉道:“我們的後勤線已經變得混亂不堪,隻怕小西行長大人也沒有足夠的彈藥儲備,所以我們必須盡快趕到平壤,增強平壤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