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4章:一石四鳥
作者:賤宗首席弟子      更新:2021-05-23 23:38      字數:6929
  周將軍……莫非做了什麽?

  在率眾逃出二裏地後,張翟回首眺望元城方向,心中倍感意外。

  因為在下達撤退的命令時,他就已經做好了在撤退半途因涼州軍追擊而損失半數兵力、甚至是被擊潰的心理準備,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涼州騎兵卻遲遲沒有追擊他們。

  他泰山義師與涼州軍毫無淵源,按理來說對方絕沒有可能放他們一馬,因此張翟猜測,或有可能是那位周將軍做了什麽,暗中相助他們撤離。

  可惜眼下他也顧不上細究,畢竟他們得盡快撤回陽平,提前做好應對既然涼州軍對他泰山義師展開了進攻,就絕不可能僅奪回一座元城。

  而與此同時,趙虞已帶著牛橫、何順與若幹黑虎眾靠近了元城。

  剛走近,他便看到一群晉軍烏央烏央地退出了元城,觀旗號,儼然正是魏郡守韓湛率領的魏郡晉軍。

  “周左將軍。”

  就在趙虞觀察那些魏郡晉軍時,他忽然聽到一聲呼喚,轉頭一看,他便看到魏郡守韓湛帶著十幾名衛士朝他匆匆而來。

  “左將軍。”

  待十幾個呼吸後,韓郡守一行人便來到了趙虞跟前,在行禮之後,滿臉尷尬地說道:“啟稟左將軍,下官奉您之命率眾進城,不料遭到涼州軍的阻攔,為防事情鬧大,下官鬥膽擅做主張,下令麾下撤了出來,請左將軍治罪。”

  聽到這話,趙虞麵具下的臉上微微一笑。

  他早就猜到楊雄、楊勉兄弟幾人不會乖乖讓出元城,因此才故意為之,以便為泰山義師爭取逃離的機會,魏郡守韓湛奉他命令接管元城,白白受到牽連,趙虞又豈會再怪罪他?

  他甚至都不怪罪楊雄、楊勉兄弟。

  隻不過,既然已經演了開頭,那就得演滿全場,否則墜了陳門五虎的威信不說,甚至會有人懷疑他方才鳴金的真正用意。

  基於此,趙虞故作惱恨道:“郡守奉周某之命接管元城,涼州軍竟然阻擾?豈有此理!來啊,叫楊雄、楊勉、楊暐三人立刻來見我!”

  “是!”左右黑虎眾立刻抱拳而去。

  韓郡守哪知道趙虞是故作惱怒,見他這幅語氣,心中大驚,連忙勸說道:“左將軍息怒,涼州軍方才擊敗泰山賊,奪回元城,左將軍命他立即收兵,不許其進城,涼州軍上下,自然難免憤怒……”

  趙虞抬手打斷了韓郡守的話,沉聲說道:“周某非是要搶功,收複元城,確是涼州軍的功勞,周某會如實上報,甚至親自為其在陛下麵前討功,但元城……周某確實不許他占據。”

  他頓了頓,暗示道:“韓郡守應該能明白周某的意思。”

  “下官明白……”韓郡守聞言拱了拱手。

  雖然他與眼前這位周將軍並不熟悉,但他也知道,這位周將軍斷然不會做出搶奪他人功勞的事畢竟這得多丟陳太師與陳門五虎的臉麵啊。

  其實他也明白,這位周將軍之所以不許涼州軍進城,關鍵還是在於不想涼州軍得到城內的糧食。

  站在朝廷中樞的立場上,這位周將軍的做法是沒錯的,畢竟涼州軍是外軍,並且與三皇子李虔沾親帶故,值此皇位爭奪的關鍵時刻,倘若叫涼州軍得到了元城的糧食,使朝廷因此失去了對涼州軍的約束與限製,誰能保證涼州軍不會做出某些大逆不道的事來?

  隻是,涼州軍未必肯接受這個結果。

  萬一雙方爭執起來……

  韓郡守心中忐忑不已。

  不多時,楊雄、楊暐二人帶著一幹衛士也來到了南城門外,來到了趙虞一行人麵前,毫無誠意地拱了拱手:“周左將軍派人召我兄弟,不知有何貴幹?”

  趙虞也不廢話,不悅喝道:“楊雄,周某令你涼州軍繼續追擊泰山賊,由韓郡守率眾進城安撫民心,你為何不遵令?”

  大概楊雄也已經做好了與這周虎撕破臉皮的準備,聞言冷笑道:“左將軍不公,遂我涼州軍不遵令!……元城乃由涼州軍收複,為此犧牲我軍將士無數,然左將軍卻以一己之親惡,欲奪我軍功勳,楊某不答應!”

  見此,從旁韓郡守連忙打圓場道:“世子誤會了,左將軍豈會搶奪應屬於貴軍的功勞?方才左將軍親口所言,收複元城一功,由貴軍獨占。”

  “哦?”原本滿臉鐵青的楊雄,聞言看向趙虞。

  “不錯。”趙虞微微點了點頭,淡淡說道:“收複元城之功,涼州軍獨占十分,周某與韓郡守且不分功。”

  楊雄聞言冷哼道:“理當如此!”

  趙虞也不在意楊雄的態度,聞言又淡淡說道:“既然已經解除了誤會,周某希望貴軍立刻撤出元城,由韓郡守接管城池!”

  “……”楊雄聞言麵色微變。

  他在意的是收複元城的功勞麽?

  好吧,他在意。

  但他更在意的是元城城內的糧食,他涼州軍隻有得到了城內的糧食,才能擺脫朝廷與眼前這周虎的限製與約束,否則,單憑那‘十日一撥付’的軍糧,能幹成什麽大事?

  而問題就在於,他涼州軍並沒有占著元城的借口倘若這周虎要搶奪他們的功勞,那他自然可以占理地強占元城,可如今這周虎已親口承認收複元城的功勞歸他涼州軍獨占,那他就真的沒有任何借口再占著元城了。

  就因為元城是他涼州軍收複的,他涼州軍就有進駐城池的資格?

  哪有這種事!

  隻要這周虎不搶功,對方派魏郡守韓湛率眾代他涼州軍接管元城,這事就挑不出半點毛病來。

  就在楊雄猶豫不決該如何拒絕時,他五弟楊暐忽然笑道:“當然!元城亦隸屬於魏郡,由韓郡守率眾接管,理所應當。隻不過,方才左將軍於我軍攻入城內之時,忽然鳴金,又勒令我軍兵將退出城外,不許進城,此事難免令我方將士對左將軍產生了一些不好的誤會,誤以為左將軍要搶奪我軍的功勞……據在下所知,眼下我軍群情激憤,為防發生什麽變故,可否暫時將元城交由我軍,待我兄弟幾人出麵解釋,消除眾將士心中誤會,再將城池交割於韓郡守?”

  ……跟我耍小聰明是吧?嘿!

  趙虞轉頭瞥了一眼楊暐,瞥了一眼這位傳聞中曾受到過陳太師讚譽的楊氏幼弟,在思忖一下後,點頭道:“可以。……不過,周某要派人清點縣倉。”

  他一眼就看穿了楊暐的小伎倆。

  聽到這話,楊暐臉上笑容微微一僵,旋即恢複如常,笑著說道:“應有之意。……隻不過,一來眼下誤會尚未解除,周左將軍派兵進城,可能會引起一些誤會,使得貴我雙方失了和氣;再者,此戰奪回元城,我軍將士傷亡慘重,所能得城內縣倉之錢糧犒賞軍卒,必能振奮士氣……”

  聽到這話,趙虞輕笑不止,他點點頭道:“說得不錯,但周某不答應!”

  說罷,他轉頭目視楊暐,冷聲說道:“你以為周某不知你企圖?”

  從旁,此前還感覺眼前這位周將軍行事過於激進的韓郡守,此刻亦冷眼看著楊氏兄弟,一言不發。

  因為事情已經很明白了:楊氏兄弟就是打算占著元城,得到城內的糧食,以擺脫朝廷的約束與限製;而周左將軍就是提前料到了這件事,因此方才才要下令鳴金,不許涼州軍進駐元城。

  可笑這楊暐還試圖用巧言欺瞞眾人,真當他人都是三歲小兒麽?

  就在韓郡守暗自冷哼之際,趙虞亦向楊雄、楊暐兄弟下了最後通牒:“……周某說最後一遍,立刻命你涼州軍撤出城外,否則……”

  說到這裏,他忽然停頓了一下,仿佛是在斟酌用詞。

  要知道,他真正的目的並不是要逼楊氏兄弟讓出元城,其實楊氏兄弟占著元城,得到了元城的糧食,這對他的大計更加有利,他之所以要表現得咄咄逼人,一方麵是為了挑撥涼州軍對中樞的不滿,另一方麵則是為了維持‘忠臣’形象別忘了,可是晉天子暗中授意他死死盯著涼州軍的,因此他就算表現地再咄咄逼人,也不會遭到晉天子的懷疑。

  就算萬一出現了什麽變故,晉天子也隻會惱恨涼州楊氏,絕不會惱恨他這個‘忠臣’。

  這一點,趙虞早就算地清清楚楚了。

  正因為如此,此刻他根本不怕楊氏兄弟跟他對著幹,相反,他怕的是楊氏兄弟在他一番威嚴恐嚇後縮回去了,乖乖將元城拱手相讓,這才反而讓他感到頭疼。

  所幸楊雄素來心驕,又對他積怨已久,此刻聽他似乎要開口威脅,楊雄心中亦是火起,冷笑道:“否則如何?”

  也不曉得是否是巧合,楊雄、楊暐身後逐漸圍聚了許多涼州軍兵將,皆用冷漠甚至帶有敵意的目光冷冷看著趙虞一行人。

  見此,楊雄微微思忖了一下,忽然大聲喝道:“周虎,楊某忍你很久了!……我涼州軍千裏迢迢來邯鄲,斷然不是來受氣的!……這座城池,乃是由我涼州軍獨力收複,你軍毫無作為,然而此刻你卻要我涼州軍立即撤出城外,你問問我涼州軍的將士答應不答應?!”

  話音剛落,附近成百上千涼州軍將士紛紛怒喝:“不答應!”

  見此,楊雄愈發自以為得計,指著趙虞恨聲道:“看到了吧?!這便是我涼州軍將士對你的答複!”

  看著滿臉憤慨之色的楊雄,趙虞內心恨不得給對方點個讚,點點頭故作惱怒地恨聲道:“好!好!但願你莫後悔……今日之事,周某定會如實上稟陛下!你……好自為之吧!”

  說罷,他轉身拂袖而去。

  他之所以快速離開,倒不是因為失去了顏麵,而是怕楊雄後悔萬一楊雄後悔了,又乖乖把元城讓了出來,那他豈不是放不了水了?

  楊氏兄弟恐怕萬萬也不會想到,趙虞其實根本沒想過讓涼州軍交還元城,他更傾向於涼州軍占了元城,得到城內的糧食。

  見趙虞攜怒離去,魏郡守韓湛深深看了一眼楊雄,一言不發地轉身離開。

  倘若說此前他還覺得左將軍周虎有些過於咄咄逼人,那麽此時此刻,他的想法已經徹底改變,非但不認為左將軍周虎的行事有什麽問題,反而覺得楊氏居心叵測!

  明明都許給你收複元城的功勞了,居然還要占著元城不肯歸還,這不是居心叵測又是什麽?

  隨著趙虞、韓郡守等人的離開,曹戊軍、魏郡晉軍亦相繼西撤。

  見此,此地無數涼州軍將士紛紛歡呼,甚至不乏有人開口嘲諷。

  “什麽周虎,什麽陳門五虎,亦不過如此。”

  “還以為這周虎有什麽能耐呢!”

  “我方才還以為那周虎會立刻下令其麾下軍隊對付咱們呢……”

  “哈?就憑那些兵卒?”

  聽著那諸多涼州軍將士不屑、輕蔑的譏諷,楊暐皺著眉頭看著離去的趙虞與韓郡守一行人。

  他轉頭對楊雄說道:“大哥,這周虎既去,必然會立即將今日之事上稟天子,我等當早做打算。”

  楊雄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低聲說道:“先進城與你三哥匯合,一同合計一番,再做打算。”

  “好。”

  片刻後,楊雄、楊暐二人進入元城,與楊勉匯合,三人匯聚一處,商議對策。

  在得知事情經過後,楊勉感覺十分解恨,暢笑道:“大哥幹得好,我早瞧著那周虎不順眼了!”

  聽到這話,楊暐苦笑說道:“雖然解恨,但周虎回去之後,定會將今日之事上報天子……”

  “怕什麽?”楊勉輕哼一聲,旋即眼眸中閃過幾絲凶光,壓低聲音說道:“大不了……咱們先下手為強!”

  “不可!”楊暐立刻勸阻道:“今日那周虎之所以退卻,不過是因為我方人數占優,然而在邯鄲,他不止還有一萬五千潁川軍,就連虎賁軍亦聽從他號令……觀今日那周虎對我等的防備,小弟不認為我等能迅速攻入邯鄲,一旦我等密謀之事敗露,陳太師與鄒讚必定立即率軍回援,介時前有周虎,後有陳太師、鄒讚、薛敖等人,我恐實難取勝!”

  “唔。”楊雄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

  他也明白,如今邯鄲、魏郡這邊,那周虎是他們最大的威脅除非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入邯鄲,使木成舟、米成炊,否則,的確是不宜輕舉妄動為妙。

  畢竟陳太師與鄒讚、薛敖等人從東海、山東等地率軍回援邯鄲,撐死了最多也就兩個月時間,倘若不能迅速攻入邯鄲,被那周虎死守邯鄲兩月,待陳太師與鄒讚、薛敖的援軍回到邯鄲,那一切就全完了。

  “為今之計,唯有搶占先手,先告那周虎一狀,同時請三殿下出麵幫忙說項。”楊暐低聲對楊雄道:“不求天子治那周虎的罪,但求天子莫今日之事對我等加深成見……”

  “唔。”

  楊雄微微點了點頭。

  事不宜遲,當日楊雄留下兩個弟弟呆在元城,自己則帶著十幾名騎兵直奔邯鄲。

  相比較楊氏兄弟幾人的急迫,趙虞倒是一點都不著急,他甚至都提前猜到楊氏兄弟或有可能反咬他一口,但那又怎麽樣呢?

  一來晉天子對涼州楊氏素有成見,二來還有祥瑞公主幫襯、太子李禥幫襯,趙虞怎麽想都不認為楊氏兄弟能扳倒他。

  其實他巴不得楊氏兄弟能扳倒他呢,可惜,楊氏兄弟辦不到。

  尤其是今日這件事,連魏郡守韓湛都倒向他了就算晉天子不信他‘周虎’,總會相信韓郡守吧?韓郡守與楊氏此前又沒有什麽矛盾。

  當晚黃昏前後,趙虞率軍撤回鄴城一帶,在進城後揮筆寫了一份奏書,如實記載今日之事。

  他甚至沒有絲毫的誇張,因為根本不需要。

  而與此同時,楊雄一行人已馬不停蹄地趕到了邯鄲。

  在進邯鄲後,楊雄先找到三皇子李虔,講述今日發生的事,聽得三皇子李虔倍感頭疼。

  他也沒想到,那周虎對楊氏、對涼州軍的防備,竟然到了那樣的地步。

  他皺眉對楊雄說道:“所幸舅舅來得及時,那周虎還未回都,否則就愈發不妙了……隻不過,如今不止祥瑞護著那周虎,連太子都引以為援,即便舅舅來得早,在父皇麵前狀告周虎,恐怕也……”

  不過話雖如此,三皇子李虔也認為他們必須占個先手,畢竟這事若非那周虎搶了先,那就愈發不利了。

  次日清晨,待早朝完畢之後,三皇子李虔帶著楊雄赴大興殿偏殿覲見晉天子。

  待天子將他招入後,他恭聲對天子道:“父皇,孩兒有稟。昨晚舅舅回到邯鄲,敘說周左將軍種種無禮,懇請父皇替他主持公道。”

  天子問道:“所因何事?”

  於是三皇子李虔便將發生在元城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天子,著重說道:“……當時涼州軍已攻入城內,然左將軍卻故意鳴金,勒令涼州軍撤出城外,改由魏郡守韓湛率軍進城。”

  為了博取同情,三皇子李虔並沒有提及‘許功’一事,因此就連天子聽了也是皺眉不已。

  當然,天子也不認為那周虎是為了搶功,畢竟那周虎怎麽說也是陳門五虎,就算拉的下臉來,也過不了陳太師那一關,因此天子立刻就意識到,那周虎是不想讓涼州軍得到元城,得到城內的糧食。

  就像趙虞預測的那樣,在猜到原因後,天子絲毫也沒有怪罪那周虎的意思,反而覺得,這周虎著實是一個忠臣朕命他時時刻刻盯著涼州軍,他果然照辦,甚至於,做得稍稍有點過火了……

  於是天子招入楊雄,好言安撫了一番。

  為了照顧涼州軍的顏麵,天子允許涼州軍在元城駐紮三日,同時也答應從元城縣倉中取出一部分糧食,犒賞軍隊。

  楊雄連連稱謝,拜辭離去。

  待等到午後,左將軍周虎與魏郡守韓湛的奏書相繼送到邯鄲,送至天子案前。

  天子這才意識到自己被誆騙了因為在周虎與韓湛的奏書中,都提到了‘許功’一事,即周虎已當眾承諾收複元城的功勞由涼州軍獨占,並非是像三皇子李虔以及涼侯世子楊雄所說的那樣是為了搶功,然而,楊氏兄弟幾人卻仍舊強行要占元城,不肯將元城立即交由魏郡守韓湛。

  這說明什麽?

  這說明周虎當時的判斷是正確的!

  同時這也足以證明,楊氏兄弟確實居心叵測!

  若非居心叵測,楊氏兄弟何故不肯立即交割元城?

  心怒之餘,天子立刻召入禦史張維,恨聲將這件事告訴後者,與後者商議道:“……楊雄與朕的三皇兒合謀,誣告周虎無禮,誆騙朕允許涼州軍駐紮元城三日,又讓朕答應取元城縣倉之糧犒賞軍卒,直到朕看到周虎與韓湛的奏書,才知事情真相,奈何朕已向楊雄做出種種許諾,這可如何是好?”

  張禦史心說陛下您都開口許下承諾了,那還能怎麽樣?

  他想了想說道:“既然如此,隻能等三日後涼州軍交還元城。”

  聽到這話,晉天子又氣悶又憤恨,命張維立刻奔赴元城,待三日後監督涼州軍將元城交還魏郡。

  張維不敢怠慢,於次日便趕到鄴城,先見了趙虞一麵,將此番來意告訴了後者。

  趙虞冷笑著說道:“楊雄的目的並不在意占據元城,而是為了得到城內的糧食,張禦史你看著吧,待三日後涼州軍交割元城時,定會謊稱元城縣庫的賬簿不慎遺失,以免朝廷得知他涼州軍究竟從元城搬走了多少糧食。”

  張禦史聽得心中一凜。

  果不其然,待三日後,待楊雄將元城交割於魏郡守韓湛時,魏郡守問及縣倉賬簿一事,楊雄果然宣稱從未見到。

  韓湛、張維二人根本不信,但也拿不出證據證明楊雄說謊。

  至於縣倉內的存糧,幾乎搬得幹幹淨淨,但就因為遺失了賬簿,誰也無法指證究竟是涼州軍搬空了縣倉內的糧食,亦或是此前的泰山賊所為,反正楊雄就一口咬定縣倉內就那麽點糧食,用來犒賞他涼州軍兵將都嫌不夠。

  禦史張維無可奈何,唯有將此事如實回稟晉天子。

  得知此事,晉天子心中大怒,又驚恐於涼州軍得到了不知數量的糧食,對此感到了威脅,便派人傳令趙虞,命後者將對涼州軍的供糧方式由‘十日一撥付’改為‘五日一撥付’。

  值得一提的是,趙虞還因此挨了晉天子一頓訓斥,原因是他沒有趕在楊雄告狀之前,及時將真相上稟,以至於晉天子遭受欺瞞與誆騙。

  事實上,這其實是趙虞故意的,他故意延緩了上奏的時間,以便楊雄那邊能來個‘惡人先告狀’,否則若晉天子及時得知了真相,勒令涼州軍立即退出元城,涼州軍沒有時間搬運元城的糧食,就始終要受朝廷的擺布,那還怎麽幹大事呢?要知道,趙虞也在期待涼州軍幹那件大事呢!

  至於被晉天子訓斥了一頓,趙虞根本不在意。

  畢竟這時候晉天子訓斥他,就說明晉天子愈發信任他這是好事啊。

  一招鳴金之計,既放走了泰山義師,又使晉天子對涼州軍愈發忌憚,同時還順勢讓涼州軍得到了元城的糧食,暫時解除了朝廷對其的束縛。

  順便,還加強了晉天子對他的信任。

  似這般一石四鳥的結果,就連趙虞也不禁有點暗自得意。

  ……事到如今,楊氏兄弟也隻有‘動手’這一條出路了。

  得意之餘,趙虞心下暗暗想道。